继7月的核潜艇火灾之后,俄罗斯尖端军事科研可能再次遇挫。日前发生在俄西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一起爆炸事故,被指与秘密研发中的“海燕”核动力导弹有关。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表示,该公司正在研究一种“同位素电源”,该装置在当地时间8月8日发生意外,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Rosatom没有公布事故细节。俄塔社援引匿名人士的分析称,爆炸可能发生在一艘专门用于武器测试的舰艇上;俄“连塔网”则猜测,出事故的是一艘隶属于俄北方舰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官方承认,事发地附近的核辐射指数一度上升,但很快恢复正常。“事故发生时,我们正在为液体火箭推进系统的同位素电源提供工程和技术支持。”Rosatom的声明称,“5名员工……遇难,另有3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火箭发动机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但这种设备本身不会产生辐射。一些西方媒体据此认为,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坐落着众多军事设施,包括导弹试验基地;Rosatom的声明并未提及武器型号,但其描述不能不让人联想起神秘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8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提及“海燕”导弹的北约代号“天坠”。
俄罗斯在去年3月首次披露了“海燕”导弹。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这种号称具备无限续航力的武器早在2017年就进入了实际验证阶段,试射区域位于北极圈内。外界认为,这种导弹使用特殊的核动力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升空后先利用火箭助推器使自身达到一定速度;接下来,高速流动的空气会吹过反应堆,然后经排气喷口喷出产生推力。
另一个间接证据是,事故发生时,核燃料运输船“谢列布良卡”号刚好在俄西北部地区停泊。美国“The Drive”网站称,该船去年以来一直在北极地区活动,任务包括回收测试用导弹残骸。该船能装载核燃料棒,适合支持核动力导弹。目前,“谢列布良卡”号位于白海的德维纳湾,当地政府在事故发生后暂停了周边地区的商业活动。
与使用常规发动机的导弹不同,核动力导弹能连续飞行好几个星期,足以抵达地球上任何角落,对防御方提出了巨大挑战。但凡事都有两面,即便不搭载弹头,这种武器在试射时仍然需要把一座核反应堆送到空中;也就是说,无论试验以何种方式收场,无论导弹是半路坠毁还是命中目标,反应堆在落回地面时引发核泄漏的危险性都很高。
关于这次事故会不会导致辐射污染,媒体报道并无一致看法,甚至存在矛盾。俄“巴伦支海观察家”网站援引事发地以东的北德文斯克市政府的通报说,当地民防系统的传感器一度显示出每小时20毫西弗的读数,而该地区的典型背景辐射为每小时0.11毫西弗,表明辐射量短暂飙升。英国路透社报道称,事故发生后,有助于防止辐射伤害的碘销量激增。
北德文斯克市政当局随后表示,在数小时内,辐射水平基本恢复正常。8月8日晚些时候,市政府撤下了在官网上用俄语和英语发布的疑似核泄漏警报。在周边国家中,挪威辐射和核安全局(DSA)于事发次日表示收到了有关报告,但该机构并未发现异常。DSA的声明指出:“有消息称,至少6人在(俄罗斯)接受治疗。”声明并未明确遇难者中是否有人死于辐射。“当前未发现放射性水平升高,我们将继续监测。”
有流传于社交媒体上的图文宣称,身穿防护装备的人员在直升机上对伤员进行筛查,救护车司机在将伤者送往医院时也采取了辐射防护措施。这些传闻并未得到主流媒体确认。
如果“海燕”核动力导弹或相关设备及人员卷入事故,那将是这一莫斯科重视的军备项目遭受的又一次挫折。此前,欧美媒体多次报道“海燕”导弹在测试中故障频出。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于8月13日表示,这起事故是一场悲剧,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仍然领先世界。佩斯科夫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他表示,俄政府将尽一切努力确保平民安全。
俄罗斯官方强调,“海燕”不属于与俄美两国签订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管辖范畴,但愿意将其纳入修订后的或全新的协议。“The Drive”文章称,这等于是在暗示,虽然风险巨大,但俄罗斯不会停止开发这种导弹及同样备受争议的“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因为二者可以作为筹码,在未来的军控谈判中换取美国方面更多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