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美伊对视无语之时 法国高调发声的深层考量

发稿时间:2019-08-14 15:3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刘彬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特约作者刘彬)七国集团峰会(G7)8月下旬将在法国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向伊朗总统鲁哈尼发出与会邀请,以提供鲁哈尼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会晤的机会。尽管有消息称鲁哈尼已经回绝马克龙的邀请,法国此举还是引来了美方对法国“插手美伊争端”的指责。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除了美国自己,没有任何人获得了任何形式的授权可以代表美国。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则回应称:“在伊朗问题上,法国完全有发声权利。法国正在努力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努力促进紧张局势的缓和,并且这样做不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许可。”

  早在6年之前,法国就曾在伊核问题上有意外之举。2013年11月,有关伊朗核危机的“6+1”谈判进行期间,正当谈判呈现利好局面之时,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提出将所有伊朗核设施交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等伊核谈判的“四条红线”,公开向伊朗发难,其强硬姿态既引发伊朗的强烈反弹,同时也让美英各国陷入尴尬。对于法国当时突然“发难”的动因,外界普遍认为,除了示好贸易伙伴沙特、与美国和伊朗的旧仇新怨等因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要表现“法兰西例外”。

  时过境迁,伊核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当年向伊朗发难的法国,变成了主动邀约伊朗领导人赴会和谈的法国。在伊核问题停滞不前、美伊双方对视无声的情况下,法国再度发声应有其深层的战略与利益考量。

  欧美对伊政策显著不同

  欧盟在政治上采取了与美国有所区别的中东战略,其核心就是在中东建立对话与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中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正如2004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声明所强调的那样,“为了与中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欧盟将动用一切手段,帮助中东地区实现稳定。”显然,这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多选择用经济制裁、政治打压与军事打击代替政治外交协商有着显著不同。

  中东局势的稳定,特别是美伊不爆发军事冲突,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诉求;打压伊朗甚至实现伊朗政权更迭,则更符合美国需要。欧盟希望把贸易与合作作为“胡萝卜”,实现让伊朗放弃其核计划的目的;美国则主要倾向于使用经济封锁和外交制裁的“大棒”迫使伊朗改变其核政策。欧盟和美国希望达到同样的目标,但倾向于选择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欧盟委员会一位官员曾经明确表示,“在这些国家建立民主,是我们(欧洲)和美国的共同目标,但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正是由于欧美在中东政策上的分歧,以及欧洲对美国在伊核问题上奉行“单边主义”的不满,马克龙在2018年初与特朗普电话会谈时,表示法国将坚决执行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协议,呼吁美国遵守这一协议。在美国执意退出伊核协议、制裁伊朗之后,法国与德国、英国一起,与伊朗就石油出口建立了特殊支付渠道INSTEX,公然与美国的“极限施压”计划背道而驰。

  

  谋求战略、经济双重利益

  与其他欧盟大国不同,法国一直将中东地区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同时法国也是与中东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欧盟成员国之一。历史联系密切加上地缘相近,法国常年深耕中东,有其现实利益考量。

  在武器销售方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就成为中东国家的主要武器供应国。2013年,法国出口武器中的48%目的地是中东,2017年的这个数据是60%,2018年的这个数据是50%。在能源领域,法国对进口中东石油依赖明显,到上世纪90年代,法国有50%的石油供应来自中东。尽管努力谋求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到2013年,法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仍占其石油供应总量的37.6%。在此情况下,如果海湾局势吃紧、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对于已经成为能源出口国的美国没有多大影响,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的能源安全势必面临巨大挑战。

  与伊朗关系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盟同伊朗关系明显改善,贸易、金融关系都取得重大进展。法国是双方关系改善的主要受惠国,例如,1995年,法国道达尔公司获得了伊朗沿海大型能源开发项目;2016年年初,法国、伊朗两国政府签署了覆盖金融、工业、交通、电信、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多项合作协议,由此拉开两国经济合作热潮的序幕。然而,先前同伊朗签有48亿美元大单的道达尔石油公司,在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后决定正式退出伊朗能源市场。

  可以说,美国目前的对伊政策,已触及了法国在伊朗以及中东的切身利益。在“单边主义”思维指导下,美国无论是对伊采取“极限施压”还是“战争边缘”策略,均引发了法国等国的不满与焦虑。因此,法国再度选择主动发声谋求破局,也在情理之中。

  

  彰显“法国存在” 谋求话语空间

  法国外交一直有“特立独行”的作风。一方面,法国积极参与欧盟的外交政策,意欲借助欧盟的集体力量增强本国的话语权和独立性;另一方面,法国又常常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行事风格产生龃龉,在中东问题上也不例外。这与近年来法国政府推行多边主义理念、谋求在中东更大话语空间有关。与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不同,马克龙主张捍卫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藉此建立一个基于新的多边主义的、更有效更负责任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世界秩序,通过与各方对话, 让世界听到法国的声音,并在国际形势失衡时起到平衡作用。

  在中东问题上,法国一直试图在欧盟框架内扮演“主导”角色,旨在实现欧盟与中东国家为主的地中海沿岸国家深度合作的“巴塞罗那进程”,以及之后的“地中海联盟”构想,都是由法国率先发起的。近年来,无论是在叙利亚局势、黎巴嫩政治危机中,还是在伊朗核协议、巴以问题上,都能看到法国的身影。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马克龙正带领法国加快重返中东”。法国媒体指出,法国正利用美国外交政策的摇摆性积极向中东地区靠近,努力成为中东局势的“破局者”。此次法国不惜触怒美国主动向伊朗方面发出参加七国峰会的邀约,其动机之一,亦可以理解为,法国欲借美伊关系陷入僵局的现实,寻求在中东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存在感。正如法国外长所言,“作为一个拥有主权的大国,法国在伊朗问题上是有主见的”。

  英国深陷脱欧泥潭,欧盟英法德“三驾马车”即将变为德法“双轮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意欲高调“重返”地区局势敏感复杂的中东,法国的举动和成效值得关注。

  (作者简介:刘彬,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学院阿拉伯语系) (国际部编辑)

原标题:美伊对视无语之时 法国高调发声的深层考量
责任编辑:海竹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