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不发论文,可以当大学教授吗?| 中青融评

发稿时间:2019-08-13 21:5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没有一篇“达标”论文却评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类似这样不单纯以论文来评职称的高校越来越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导向。(“新华视点”微信公号8月13日)

  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规定的陆续发布,打破大学老师职称评审“三唯论”已经成为趋势,但具体如何操作,仍有很大争议。不少人在分析此事时,忽略了一个关键要素:学历、论文要素与资历并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先说说学历要素。如今想入大学任教,博士学历几乎是必备条件,在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如此,没有博士学历却成为教授,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囿于我国过去出现过高等教育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只有硕士甚至更低学历的老师也可以任教,甚至成为教授,这只能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我们在今天呼吁职称评选不能“唯学历”,并不是完全不看学历,对年轻的学者而言,博士学历仍是学术进阶、在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让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再谈谈论文要素。不可否认,在卷帙浩繁的论文里,不乏滥竽充数、粗制滥造之作,甚至有人为了评职称,不惜破坏学术规则、进行学术造假,让本该纯净的学术圈变得乌烟瘴气,这其中既有个人学术操守不佳的因素,也有过度功利化的论文发表环境的因素。因此,我们反对职称评定“唯论文”,就是要打破既有的评价规则,不能简单用论文发表数量来衡量一个学者的水平,更不能将个别学术刊物作为学者进阶的“必占阵地”,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难免出现学术功利化甚至学术腐败的问题。

  资历要素更是一个麻烦事。论资排辈是不可取的,不搞“一刀切”以及特殊教师岗位单列单评,应该成为评定职称的一大原则。不可否认,不少学者拥有超出年龄的才华,尽管资历不够,但只要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达标,就可以在职称上进阶甚至破格进阶。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破除职称评定“三唯论”,并不是要取消所有量化标准,而是要让量化标准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如果没有一些客观标准,仅凭主观打分、选拔,难免会出现话语霸权、偏见乃至权力寻租的新问题,对此,理应在评价标准多元的同时保持必要的理性与冷静态度。

责任编辑: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