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搞乱香港的图谋注定不会得逞

发稿时间:2019-08-08 08:33:00 作者:鞠辉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香港特别行政区近期发生的暴乱事件,引起了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很多欧洲媒体和普通民众不禁发问:香港怎么了?要往何处去?

  8月7日,中国驻荷兰大使徐宏在荷主流媒体《金融日报》观点版发表署名文章《搞乱香港的图谋注定不会得逞》,从法律视角对香港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阐释。

  修例不会影响香港特区的司法独立和“一国两制”

  近来,在香港发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已经演化为极端暴力行为。为什么一个正常的立法事务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徐宏在署名文章中表示,追根溯源,事件的起因是香港特区政府提议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以将香港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移交逃犯合作和刑事司法互助纳入条例的适用范围,解决此类合作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长期无法开展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这一举措不仅是适当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类犯罪的跨境性非常突出,打击犯罪有赖于各个司法管辖区的密切合作,世界上不能有任何一个地方让犯罪分子用作“避罪天堂”。即使是在有着不同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的国家之间,这类合作也是非常正常的。

  比如,中国同14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和21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前不久,根据与西班牙签订的引渡条约,中国成功从西班牙引渡了200多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香港回归已经20多年了,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授权,可以与外国开展此类合作;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却无法与中国其他地区开展此类合作。这种情况正常吗?所以从常识来看,弥补这方面的法律漏洞,本不应产生任何争议。

  徐宏在文章中强调,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修例方案,是将香港与外国的相关合作制度,包括合作范围、限制条件、司法审查程序等,均比照适用于香港与中国其他地区之间;在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后,又进一步缩小了合作范围。如此谨慎的制度安排,丝毫不会影响香港的司法独立。难道说实行“一国两制”,就要彼此隔绝,甚至连最基本的司法合作都不能进行吗?这种逻辑是非常荒唐的。

  徐宏在文章中表示,必须明确,“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中国内部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开展司法领域的互助,避免给犯罪分子提供避风港,是落实“一国”原则的应有之义。

  暴力分子和外国干预势力的目的就是要“搞乱香港”

  徐宏文章指出,挑动对抗的那些人,实际上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恶意散布谣言,误导民众。他们蓄意制造暴力事件,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示威的范畴。这也是近年来他们的惯用手法。只要是涉及香港与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关系,就要上纲上线,混淆视听,制造恐慌,搅乱社会秩序。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在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宣布不再推进修例的情况下,这些人不仅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公然采取污损国徽、侮辱国旗、冲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冲击香港立法会和香港警署、使用有毒有害液体和粉末袭击和围殴警察、纵火、制造炸弹、瘫痪交通等暴力破坏行动,甚至发生咬断警察手指这样血淋淋的事件,其行动不断升级,有组织化、专业化、暴力化特征日益突出。

  显然,他们根本不是就反对修例,表达关切,而是借题发挥,目的就是要搞乱香港,破坏“一国两制”。试问世界上哪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可以坐视如此破坏法治的事态不断发酵而无动于衷?

  徐宏表示,在当前情况下,美国等个别国家不是谴责闹事者破坏法治的暴力行为,而是对香港警察十分克制的正当执法肆意歪曲,对中国政府横加指责,还为闹事分子撑腰打气,给事态恶化推波助澜。他们不仅采取不负责任的、选择性、误导性的态度和明显的双重标准,而且在事件中扮演着十分不光彩的角色。他们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中国有充分信心和能力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徐宏在文章中表示,法治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核心价值,是香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的法治指数在全球名列前茅。维护好香港法治,是广大香港民众的心愿,不仅符合中国包括香港特区的利益,也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

  文章表示,近期在香港发生的暴力冲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社会秩序、营商环境和国际形象,令所有关心香港、珍爱香港的正直人士备感痛心。这种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冲击香港法治的行径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徐宏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既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宪制义务,更是中央人民政府的责任。

  徐宏在文章中表示,中国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任何外国,如果真心拥护“一国两制”,真正关心香港的繁荣稳定并为此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表示欢迎。但如果想把香港搞乱,把香港变成牵制或者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这个图谋注定无法得逞。

  中国青年报布鲁塞尔8月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驻欧盟记者 鞠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