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23年把初心使命镌刻在雪域高原

发稿时间:2019-08-01 19:1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康强 中国青年网

  孙超在蔬菜大棚里工作。李康强文并摄

  “戍边初心没有终点,如果非要加个期限,我的目标是一辈子!”谈起今后的打算时,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新警孙超斩钉截铁地说,只要组织需要,他会在帕米尔高原上一直坚守下去。

  今年40岁的孙超是河北高碑店人,1996年12月入伍,自工作以来,他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攻克高原种植技术难题,耗费23年创造了“万仞冰峰、十亩江南”的绿色奇迹。

  2018年年底,随着公安边防部队体制的改革转隶,作为曾经的一名边防武警战士,在高原上服役23年的孙超原本可以选择在部队退役后,拿上一笔350多万元的退役金回到河北老家照顾家人。但他毅然选择参加人民警察招考,继续坚守在红其拉甫。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超把最美的青春都献给了帕米尔高原。2019年7月26日,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孙超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7月27日上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的双拥和退役军人模范命名表彰大会上,孙超又被表彰为“自治区模范退役军人”。

  挑战“生命禁区” 创造绿色奇迹

  帕米尔高原被称为“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000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48%,气候恶劣多变,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过去,蔬菜、肉、蛋,这些平原地区最普通的食材,在高原上却很难见到。因为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很多官兵出现皮肤干裂、指甲深陷、手脚蜕皮等病症。

  1996年12月,17岁的孙超入伍来到红其拉甫边检站。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不怕吃苦,可是刚到红其拉甫时,真是刷新了我对苦的认知。”孙超说,高原上不光见不到绿色,更折磨人的是吃不上蔬菜,嘴唇干裂、口腔溃疡、脱发、手指蜕皮,大家只能吃维生素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为炊事员的孙超心里着急又没有办法。

  19岁生日那天,孙超在高原第一次见到了蔬菜,一碗菠菜卤水面,他把菠菜叶子夹到战友嘴边想和大家分享,但他们都抿着干涩的嘴唇躲开了,在他的坚持下,十几个人一人一片菜叶分享了一碗面。“心里那个难受啊!从那时起我萌发了一定要让战友吃上新鲜蔬菜的念头。”

  为解决吃菜难的问题,边检站建起了塑料温室大棚,孙超干劲十足,主动当起了管理员,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高寒环境使蔬菜只开花不结果。孙超针对高原气候特点,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绿油油的菜苗终于出来了。然而,一场大风过后,所有秧苗全部死亡。孙超蹲在菜地里哭了整整一个下午。

  面对高原种植难题,孙超没有打“退堂鼓”。他多次写信请教喀什农科院专家,经过百余次的反复摸索、论证、试验,终于总结出了“营养钵育够栽法”,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解决了高寒地区蔬菜种植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在他的不断探索下,奇迹终于出现了:黄瓜爬满藤、茄子坠枝头……第一茬菜种好了,他瘦了8公斤。随后,他又钻研养殖业,让战士们的餐桌上有了肉。

  目前,他在高原上共建有温室大棚12座,成功种植了36个品种的蔬菜,包括无花果、橘子、香椿等,让官兵们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蔬菜。

  据不完全统计,20余年来,他每年为单位养鸡、养鸭、养鸽800余只,蛋鸡产蛋5000余公斤,收获各种蔬菜1万余公斤,鲜蛋、猪肉的自给率达到了100%,累计为单位创造经济收益400余万元。

  情系第二故乡助力脱贫攻坚

  孙超视驻地为故乡,他所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这里的塔吉克族群众一度过着以游牧为生的生活,有的村民穷的连蔬菜都吃不上。

  自从高原种植成功后,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当地群众种植大棚蔬菜,他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村民中传经送宝。2006年以来,一座座大棚在高原上建了起来,驻地电视台每年都邀请孙超讲授种养殖知识。如今,农牧民的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县上领导和县农技站对孙超给予高度评价。

  麻扎乡村民艾力那扎尔家十分贫穷,自从孙超和他结为对子后,孙超便经常上门给他传授种植技能,不仅给他送去了蔬菜种子,还亲手帮他搭建大棚。2018年,艾力那扎尔的温室蔬菜大棚种植获得成功,一年下来就增收近4000元。

  提孜拉甫乡村民艾米尔夏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孙超的带动和帮助下,他经营起了牧家乐,生意很红火。如今,他已经盖起了大瓦房,还买了车,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坚守初心使命擎旗雪域高原

  2018年,公安边防部队正式退出现役,转为人民警察,很多战友选择退役,开始另一种生活。在高原上服役了23年的孙超原本退役后可以拿到350万元高额复员费,那样不仅可以结束和妻子长达14年的两地分居生活,而且可以回到老家孝顺父母、陪伴幼小的孩子。然而,最后一刻他还是决定选择参加人民警察招考,继续坚守在红其拉甫。

  “红其拉甫记录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舍不得它。”孙超说,他见证了红其拉甫的发展历程,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个人,每一处变化,他都无比熟悉,一想到要离开,就夜不能寐,“我想我这辈子都离不开这里了。”

  “他做这样的选择在我的意料之内,红其拉甫就是支撑他的精神家园。”孙超的妻子张永慧说,孙超对红其拉甫有着特别深的感情,只要高原需要他,家人就会全力支持他。

  红其拉甫边检站负责人王现雷说,孙超不仅是后勤保障工作的“主心骨”,也是民警们心中的榜样,他留下,大家的心就更稳定了。

  成为警察,转变角色,孙超也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导致他的记忆力有些下降,加上之前很少接触边检业务,孙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学习,一遍记不住的内容,他就抄写下来,十遍八遍地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孙超事迹感召,有一大批见习新警察志愿申请前往帕米尔高原。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冀志艺就是其中之一,“守边就要像孙超一样到帕米尔高原去,让青春更有意义。”冀志艺说。

  今年6月28日,新疆边检总站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警向优秀党员的代表孙超学习。

原标题:23年把初心使命镌刻在雪域高原
责任编辑:墨北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