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在美国,多少寒门学子“高才低就”

发稿时间:2019-08-01 14: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侯明钰 中国青年网

  校园“高才低就”现象是指,根据学生的学力,他们本来可以进入更好的高校。在美国,“高才低就”的比例高达41%;低收入家庭学生、农村学生及家中第一个大学生“低就”的可能性更高。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卡洛琳·霍克斯比和哈佛大学学者克里斯·艾弗里首次提出“高才低就”理论。他们发现,大多数中高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申请的大学与他们的学术能力相符,但只有8%的低收入家庭优秀学生申请的大学与他们的学术能力匹配。而且,53%的低收入优秀学生只申请了一所大学。霍克斯比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采访时表示,名校“对低收入的优秀学生而言更实惠”,但无法改变“高才低就”的现状。

  关于“高才低就”的原因有多种推论。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贫困生没有足够的钱去申请那些更有竞争力(通常也更昂贵)的大学,即便在这些大学里他们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另一种可能性是他们“对高等教育领域信息获取不足”。低收入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升学顾问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资源指导他们申请名校,再加上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家庭普遍抱有“与精英学校格格不入”的观念,寒门学子“高才低就”的现象时有发生。

  霍克斯比指出,“高才低就”会显著降低学生的收入。“保守估计,这些学生一生会少挣50万美元。”

  研究还发现,跟那些在适合自己的大学就读的学生相比,“高才低就”的学生按时毕业的可能性更小,其中许多学生是少数族裔。一般来说,他们就读的院校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或资源。

  纽约州立大学一项调查发现,不同族裔的学生“高才低就”的程度不一样。其中,黑人学生的比例最高(49%),其次是白人学生(45%)、拉丁裔学生(41%)和亚裔学生(31%)。

  有观察人士质疑,“高才低就”现象是否像许多人说的那么严重。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大学可上,而不是让他们上名校。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成绩优异的低收入家庭学生只占低收入家庭学生的4%。

  美国“高等教育内幕”网站援引印第安纳大学学者凯文·福斯纳赫特的一项研究称,在校园里,“低就”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表现得更好。他们在学业上更加“积极、合作”,与教师的互动也更多,“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高才低就”不应该完全被视为消极的事情,许多学生可能在全面评估自身条件后,出于个人原因而自愿“低就”。

  不过,他强调择校决定有明智和不明智的区别。“我很担心那些不了解大学之间差异的人。”福斯纳赫特说。

原标题:在美国,多少寒门学子“高才低就”
责任编辑:海竹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