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石佳)“急诊不急”是过去大多数北京市属医院急诊科的通病,为了给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今年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北京市属医院统一推行急诊分级,8成患者表示赞同配合。7月24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实施急诊分级两个半月来,共接急诊患者46.13万人次,其中,1级、2级危重症患者不到6%,非急症患者占比47.71%。
“急诊不急”“人满为患”是大多数北京市属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的情况。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潘苏彦介绍,近年来,急诊科非急症患者的占比普遍高达30%~50%,以往“不分病情、先来后到”的诊疗次序,有可能耽误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属医院开始推行“急诊预检分级”(简称急诊分级)。
2017年3月26日,朝阳医院就已经开始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制度,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朝阳医院看到,急诊分诊台前,医护人员为就诊急诊患者分级;就诊等候区20余名患者有序等待叫号;抢救室内,身着绿色制服的专业陪护人员照护危重症患者。据介绍,目前,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和抢救留观区的危重症患者占比达90%以上。
目前,19家北京市属医院已建立和使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1家医院采用人工分诊。结合专业分诊医务人员诊断和专业仪器采集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1~4级: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用不同等级、颜色划分患者的就诊级别,优先处理危重患者。
据介绍,1级和2级患者一般可在10分钟内得到诊治。对于等候时间较长的3级、4级患者,在候诊区等候时,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定期巡视,对候诊患者的病情及潜在的危险动态评估,可根据最新的评估情况再次分级。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说,实施急诊分级以来,急诊分级的理念正在被广大患者接受和理解,患者以往“先来后到”的观念在逐渐改变。据市医管中心的统计数据,84.52%的患者赞同急诊就诊按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在朝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杨女士就诊级别被划为4级,她对记者说:“虽然我肠胃也疼得厉害,但来这里的人都难受啊,优先治疗危重患者挺合理的。”(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