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周末,发生一场以微博为主战场的刷流量大战,这是一场可以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的网络事件:一位年轻网友在豆瓣提出了一个问题,“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正是这句话,先是启动了从来不屑于投票、刷量、制造人气的周杰伦粉丝的反击热情,后又带动大量中年网友加入,“周杰伦超话”“周杰伦粉丝被迫营业”等成功进入热搜。
与此相关的微博阅读量之高,参与度之广,是惊人的,“周杰伦超话”不是非得争个高低与你死我活的娱乐闹剧,它的背后折射着诸多有关年龄、文化、数据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分歧与断层,通过这起事件,可以得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观察。
以大爷大妈的表情图来代表自己的形象,以“夕阳红粉丝团”来命名为周杰伦打榜的群体,三四十岁的周杰伦粉丝,通过夸大自己的年龄,来刻意拉开与蔡徐坤等流量明星粉丝年龄的差距。“半夜没收孩子的手机”,这个调侃的说法,客观也真实反映出两代人的权力关系——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人,与尚且没有自立能力的年轻人,就此拥有了一次短暂而清晰的界限感,周杰伦以及周杰伦能否占据超话第一名,成为中年群体彰显自身存在感的符号与标志。
无论在现实当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社交媒体上,中年群体已经是名符其实“沉默的大多数”,心智的成熟也好,迫于生活压力也好,中年人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了解饭圈的游戏,更别说参与了。但这不意味着中年群体的失语,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与得体的方式,来展示“沉默者的力量”,他们纷纷启用尘封的微博账号,学习如何使用积分打榜,刻意夸大自身的苍老以制造悲情……但这一切动作的指向都只有一个:世界暂时还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主流的价值观以及诠释权,还被掌握在中年人手中。
对实力的尊重与捍卫,是促使周杰伦粉丝“抱团”的动力,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逐渐被年轻人改变或重新定义,但究竟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样的明星是优质偶像,乃至于流行文化究竟应该以怎样的位置来影响公众的生活?这些似乎都到了一个需要重新辩论、争议、厘清的时候,周杰伦14张专辑、正版就达到数千万的销量、每张专辑都会有红遍大江南北的代表作,以及他用作品为整个华语乐坛带来的荣誉,都是眼下这些被数据堆积出来的明星所不能比拟的。周杰伦的粉丝可以在很短时间里买空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却掩饰不住自己所看重的一切被忽略甚至被掩埋所带来的失落与沮丧,把根本没开微博的周杰伦,推向超话排行榜的首位,因此就具备了“行为艺术”的特征。
在周杰伦周日成功登顶超话第一名位置之后,谁都知道,社交媒体的秩序又会恢复原样,“夕阳红粉丝团”会继续地沉默下去,但这场“行为艺术”还是有着它的独特价值,首先它是一场温和的、不乏娱乐色彩的反抗行动,是对长期以来不断跑偏的娱乐观的一次强力纠正。其次它是一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文化反击,饭圈用不讲理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水泼不进的刷量规则,而从来不懂这些的网民则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将貌似无比繁复的刷量手段全面曝光,这种曝光是一种“推墙”。
虚假流量的弊端被批评多次,包括“流量黑产”这样的说法,都未能真正撼动刷量产业的根基,这是因为,无论怎么被曝光,流量造假都还是被掌握在一些机构、群体手中的“特权”,许多根本不关心流量造假或者出于利益目的怂恿造假的人,仍然会把流量当成主要的衡量标准。而这次参与人数众多(且多数此前不知道流量造假过程)的刷量打榜行动,则可以视为对流量的一次“集体审判”,经此一役,流量造假再无秘密与神秘可言,流量造假产业链就此开始真正的断裂也不是没有可能。
诸多公众人物的跟进,不是在助长这起网络事件的狂欢色彩,而是带来了反思元素,平和的语言表达,传递出的其实是内心不同的忧虑,怀念与抗拒,担心与渴望,这些复杂情绪的交织,也是社会文化心态的真实呈现。这是一个厌恶说教的时代,所以人们哪怕对一些现象有不满,也不愿意通过说教的形式来表达,发生在上个周末的这起网络事件,是看不到任何说教色彩的,但参与者那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本能,还是展现了出来,但愿他们的用心,能得到一些让他们觉得安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