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放榜时。但每年舆论场上,总少不了高考填报的话题。有网友调侃戏谑,“现在流的汗和泪,都是你当初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有公众号苦口婆心,“高考报志愿先选城市!选城市!选城市!”,有亲朋好友在面前宣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服从调剂,先有一个大学上”……还有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上的“天价”套餐,大数据辅助匹配填报志愿,拿不定主意的毕业生面对纷扰杂乱的信息,往往白交了“智商税”,最后还搞得一头雾水。
据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对1975名参加过高考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59.9%的受访者被如何选择学校、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59.6%的受访者坦言填报志愿时不了解专业的具体含义和学习内容。
纵然如此,值得欣慰的68.6%的受访者表示报志愿时主要是自己拿主意,23.1%的受访者是父母给拿主意,5.2%的受访者是老师给拿主意。交互分析发现,79.0%的00后在报志愿时是自己拿主意,比例最高,然后依次是90后(73.6%)、80后(66.0%)、70后(56.4%)和60后(51.9%)。
相较于前辈,这届00后可以说很有个性了,绝大多数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志愿,让人羡煞不已。以往,在填报志愿时,大众的刻板印象总是过分强调学校名气、地理位置、专业排名,考虑太多,到了做决定的时刻,反而瞻前顾后,拖泥带水,在犹犹豫豫之间,可能就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与其让他人五花八门的意见扰乱了自己的想法,不若鉴定选择,从心而为,选择自己喜欢的,我的志愿我做主。就像尼尔逊·曼德拉曾所言“愿你的选择反映你所希望的,而不是你所畏惧的。”
在家长老师眼中,或许觉得那些学校很好,这个专业不错,要求孩子填报,但此类期望是一种微妙的暴力,要求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却忽略了当事人的切肤之感,毕竟即将踏进高校大门的准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权利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以,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勇敢地逐梦自己的未来,否则多年后,担一个都怪XXX让我报这个专业的恶名,岂不是好心做成了坏事?
在这个意义上,如今的00后,比很多人活得更透彻。当我们还在读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干着自己不愿意的工作,00后已经从填志愿开始,听从内心的呼唤,但愿可求仁得仁。专业冷门又怎样,未来就业困难又如何,带着一颗赤子之心,总能闯出生命的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