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东莞7月1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宁迪 林洁 )入夜时分,来自湖北黄冈的颜自强正带着儿子在东莞市大岭山镇的广场上玩耍。
颜自强是东莞的外来打工者之一,两年前,他到东莞一家手机工厂当组长,负责手机中框的装配。
最初,颜自强所在的组装环节的生产线上需要140个工人,去年,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后,工人少了一半,周围出现了一台台机械化设备。
“机器换人”对于工厂里埋头苦干的工人们来说,早已经不是新鲜词,但颜自强对机器人上岗丝毫不显悲观。
在他看来,机器能代替人做很多重复性劳动,而人可以去做更有难度的工作,这样的未来挺好。
机器换人后,作为工厂里的组长,颜自强明显感到大家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都大大提高。
说起待遇,颜自强表示一些员工的工资是少了三五百元,但加班的频率减少了,绩效提高了,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学习、陪家人。
眼前的东莞,已经不再是40年前的“三来一补”,密集的劳动制造城。经济结构持续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显现,东莞正用智能化升级将“制造”的标签摘掉,逐渐披上“智造”外衣。
目前,东莞市共有工业企业超过17万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服装家具、五金模具等产业集群,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本地产业配套率达到90%。
从制造业结构看,东莞高端制造业比重提升,投资加快,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今年1至5月,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19.0亿元,同比增长12.0%。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经济比重提升。1至5月,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937.3亿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完成投资433.8亿元,同比增长15.9%。
对于刚来东莞两年的颜自强来说,这座城市的气候环境最吸引人,眼下,他希望可以把儿子接到东莞来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