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广西兴安:遮风挡雨“红斗笠” 顶天立地永铭记

发稿时间:2019-07-02 13:46:00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青年网

  敬一杯家乡的米酒,带回一壶湘江的水。7月1日,闽西籍红军后代的代表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界首红军渡口,祭奠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

  湘江隶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而她的发源地之一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溯江而上,河道在有些地方变得非常狭窄,这非常利于红军部队渡江。1934年,湘江战役主要在湘江上游的广西兴安县、全州县和灌阳县打响。

  “我爷爷蔡开铭1933年参加红五军团34师,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来自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军后代蔡金旺眼含泪花,“今天,我带来了一顶红军斗笠。这顶斗笠的样式是1932年冬天,毛泽东同志在长汀期间亲手改的,当时他把尖顶宽边的粤军斗笠样式,改成了现在的平顶缠边样式,行军路上不磨衣,雨天遮雨、晴天当扇子,休息可当枕头、当坐垫。”

  “我爷爷就是戴着这种斗笠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他没有留下任何照片、画像;他留给家族人最深的印象是头戴斗笠参加红军。因此,我们祖屋里没有他的画像,而是挂着一顶这样的红军斗笠。”在蔡金旺儿时的记忆中,一顶红军斗笠就代表着爷爷。

  据党史专家农丕泽介绍,1934年11月,红军先后突破敌人设置在赣、粤、湘三省的一、二、三道封锁线,由湘南向桂北前进。国民党看出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意图是与湘鄂西红军会合,急忙调重兵,在桂北的湘江两岸布下第四道封锁线,妄图歼灭红军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

  为此,国民党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何键下令以15个师分5路“追剿”西进红军。桂系的两个军5个师共约2万多人,加上3个地区的民团约1.8万多人,已先期盘踞桂北的全县、兴安、灌阳及桂东北的恭城、贺县等地,防止红军从桂北、桂东北两个方向深入广西腹地。

  中央红军于当年11月25日进入广西地域。而此时广西敌军分布已形如一个“口袋”,西面有湘江和越城岭的阻挡,北、南、东有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等待着红军往这个“口袋”里钻。红军既不能北进,也不能南下,更不能后退,唯一的出路是杀出一条血路,向西挺进。

  “红军最终以重大代价,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的阴谋。”广西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黄利明说,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最壮烈的一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为了与桂北人民共同缅怀红军英烈,秉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蔡金旺把这顶珍贵的红军斗笠捐赠给了兴安县。

  如今,蔡金旺对自己的爷爷,对这顶红军斗笠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的捐赠仪式上说:“我的家乡长汀,是红军的故乡,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长汀的红军斗笠厂火速赶制了20万顶斗笠,以确保红军长征时,每人都能戴上一顶新斗笠。”蔡金旺说,斗笠和草鞋,头顶是天,脚底是地,因为斗笠与草鞋,能让天空与大地和生命之躯相连。当生命从属于革命时,斗笠便成了一片红色的天空。斗笠是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象征。

  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蔡金旺带来的这顶斗笠已有些残破。但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体现出来的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长征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敏 童政)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广西兴安:遮风挡雨“红斗笠” 顶天立地永铭记
责任编辑:墨北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