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世界难民日,听维和官兵讲述与难民的故事

发稿时间:2019-06-20 10:21:00 来源: 中国军网

  今天是

  世界难民日

  1951年

  联合国召开了

  “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

  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从2001年起

  联合国把每年6月20日

  定为“世界难民日”

  希望借此引起人们

  对难民问题的关注

  多少年来

  一批批中国蓝盔

  远赴异国他乡

  在执戈卫和平的同时

  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今天

  军网微信就邀请了几位

  身处不同维和任务区的官兵

  讲述他们与难民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他们的所见所感

  ……

  来自叙利亚难民的一封信

  中国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医疗分队联络官 刘伟

  维和营区周边的叙利亚难民营。刘伟 摄

  我对难民的初印象来源于媒体报道,简陋拥挤的棚户区、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路边乞讨的小孩……难民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2018年5月,我被选派参加中国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的维和行动,任联络官。在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难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我所在的中国第17批赴黎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由30名官兵组成。在黎以边境的维和任务区,我们医院又被称为中国维和医院,担负联黎部队的医疗保障以及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援。

  刚到任务区的第一天,我就被深深震撼了。营区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10多个难民营,有的在公路两侧,有的在山腰上,由塑料板、木板、布等材料搭建而成,1300余名叙利亚难民就生活在这里,水电难以得到保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维和营区周边的叙利亚难民营。刘伟 摄

  耕地里,成群的妇女和小孩在种植蔬菜、水果。看到有联合国的车辆经过,他们会向我们挥手,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用手比划,想要水喝。车速较慢时有的小孩还会跟着跑上一段,用手敲车窗,跟你打招呼乞讨。

  家园战火纷飞,他们流落异乡。每个人每天都要为整个家庭的生存奔波劳累,“我工作是因为我要吃东西。”是很多叙利亚难民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维和医院工作12年的联合国当地雇员Salma告诉我,住在难民营里的难民一般只会说阿拉伯语,在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黎巴嫩的公立学校每天下午会给他们开设免费的阿语课程,但仍然有超过一半的难民家庭更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帮忙分担家务而不是去上学。

  读书写字对于中国孩子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这对难民家庭的小孩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路边讨要水喝的小孩。刘伟 摄

  在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中,除了常态化的医疗保障,中国维和医院也定期选派医疗小组积极深入当地为周边民众、难民提供体检以及诊疗服务,捐赠救援物资。

  当地时间2019年5月6日,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叙利亚难民向中国维和医院送来了一封充满诗意的感谢信,感谢我们给他提供的无偿、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他在信中写到:

  “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无论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文字、无论怎么展现他们的涵义,在你们为我所做的崇高和伟大的一切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谨向中国维和医疗队和语言助理致以万分感谢和美好祝福!”

  穆罕默德将感谢信赠给分队队长罗茂华。刘伟 摄

  2012年,穆罕默德因战乱从叙利亚来到黎巴嫩,一直生活在黎以边境的一个村庄。大约是在4月初,他因狼咬导致左腿皮肉严重撕脱伤,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产生感染及更严重的并发症。

  焦急无助的他经人介绍来到了中国维和医院寻求帮助,在这里,他得到了中国军医热心、优质的医疗服务,经过多次治疗身体逐渐康复。

  十分感动的他写下了这封感谢信,并在信笺上画上了几颗爱心。当天是他最后一次来接种狂犬疫苗和伤口复查,结束治疗后,他郑重地从口袋里拿出这封阿拉伯文的感谢信,交给医院的语言助理,逐字逐句翻译给在场的医生和护士听,由衷地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谢意。

  分队医生为穆罕默德清洗伤口。刘伟 摄

  由于维和医护人员的热忱相待,在治疗过程中,穆罕默德慢慢变得健谈起来,他通过语言助理告诉我们,自己家里有5个小孩需要赡养,住在离维和医院大概40分钟车程的难民营,很担心因为这次受伤会失去工作和收入,不想让家人饿肚子。中国医生能细心照料,专门为他制定康复计划,让他很快恢复,特别是每次过来给他准备一些牛奶、面包,让他拿回家分享给家人,他很是感激。

  接过这封粗糙但质朴的、沉甸甸的感谢信,在场的医生与护士都十分感动,负责给穆罕默德治疗的医生徐凯说:“虽然这只是一封制作简单朴素的感谢信,但它比任何的表彰奖励都珍贵,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功勋章,是整个中国维和部队的崇高荣誉。”

  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像穆罕默德一样的难民,身为一名参加过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人,我真诚地希望战争冲突早日结束,难民能重返家园,在故乡重新开始美好生活。

 

  那一天,“和平的糖果”洒满世界

  中国第9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

  防疫军医 刘昊灵

  “战火、饥饿、流离失所……”提起这些词语,人们会不禁联想到难民。参加维和任务后,“难民”这个原本只能在新闻报道中见到的词语更加真实地走进了我的世界。

  初到任务区,每每出营区执行任务,我总能遇见那么一群光着脚丫子围过来的小孩儿,清澈的眼神,沾满泥土的小手,一块饼干、一颗糖果足以让他们欢呼雀跃。

  那时我不禁在想,如果“和平的糖果”能够洒遍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那时的他们可能不必再为一顿饱饭而担忧。

  中国第9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防疫军医刘昊灵向难民介绍消杀用品注意事项。林佐楠 摄

  任务区环境恶劣,疟疾、流脑等各种传染病肆虐,做好防疫消杀自然成了重头戏。在一次救助中,难民营医生史蒂夫告诉分队军医,因为一场大雨,难民营内蚊虫明显增多。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决定帮助难民营进行防疫消杀,作为分队防疫军医的我,承担起了这一任务。

  为了确保取得较好的消杀效果,我专门到难民营里进行了环境评估,正是这次的考察,让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他们生活居住的家园。

  一顶顶用木桩和塑料布搭建的简陋帐篷,上面的破洞被补了又补,生活帐篷的一侧两个大污水池散发着阵阵恶臭,各种飞虫在上空盘旋。

  简易的厕所和淋浴棚周围杂草丛生,潮湿环境给蚊虫的滋生创造了便利条件,生活区一侧的排水沟里,垃圾随处可见。

  在这触目惊心的“家”里,那几间整齐排列的石棉瓦屋顶教室给了我一丝丝的慰藉,有孩子的地方总少不了欢乐,近130名难民,儿童占了一大半。课间,孩子们从教室里一拥而出欢呼着朝我们招手,嘴里高喊着“China!China!”

  难民营教室。林佐楠 摄

  实地考察后,我们和史蒂夫医生就前期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杀作业计划逐一进行沟通。4天后,我们防疫小组一行再次来到了难民营,分别对生活帐篷、淋浴棚、厕所、垃圾场及外部环境进行了地毯式消杀作业,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近4个小时的防疫消杀,防护服内的我们早已是汗流浃背,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们心里十分欣慰。

  为了帮助他们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我们赠送了杀虫气雾剂和消毒片等防疫消杀用品,并教会了他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业完成后,几个难民儿童凑到了跟前观赏起我们手里这些奇奇怪怪能喷水的“大玩具”。因为机器里面还残留着药品,所以我们没有让孩子们上手体验。

  孩子们欣喜地拿着糖果。林佐楠 摄

  我将口袋里的糖果送给他们,孩子们十分开心,那如获珍宝、爱不释手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相信,每一位向往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都在翘首期盼着那么一天,那些曾经被称为“难民儿童”的孩子都能拥有很多的糖果。

  那一天,“和平的糖果”洒满世界。

  (中国第9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新闻干事刘卫伟整理)

 

  中国蓝盔,一直在行动

  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

  新闻干事 李志强

  经过的难民营。李志强 摄

  2018年9月20日,我所在的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顺利抵达刚果(金)布卡武市的“中国半岛”。

  车辆行驶在漫天灰尘、凹凸不平的土路上。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散发着恶臭,苍蝇在上空盘旋飞舞。远处是用篱笆泥土围成的低矮茅草屋,屋顶上铺着草,有的搭的是塑料布,房屋没有窗户。许多人家里还没有通上电,晚上8点过后,整个村子一片漆黑。

  在刚果(金)乌维拉地区部署着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一支分遣队,在分遣队营区不远处的一个大院子里是联合国难民署在该地区设立的一个难民营,里面收容着上千名难民。

  难民的家中。李志强 摄

  他们靠联合国的援助解决温饱问题,其中有很多还是孩子。当我们的车队经过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挥手致意,喊着中文的“你好”!

  在任务区,我们经常会看到乞讨的儿童,这些孩子很团结,只要一个人要到了食物,大家都会围过来共同分享。几岁大的孩子还要负责带弟弟妹妹。

  在国内,孩子们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们或许在幼儿园玩乐着,或许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而在疾病肆虐、武装林立的当地,这些儿童却只能每天在路上往返奔波乞讨食物。

  姐姐照顾饥饿的弟弟。李志强 摄

  维和官兵们在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都会经常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驻地的贫困群众,为他们修建爱心水站,解决他们的饮水难题,教他们种植蔬菜,定期组织巡诊,为贫困的孩子送上学习用品。

  布卡武市SOS儿童村是刚果(金)最早建立的慈善机构。那里的孩子都是因为战乱、疾病、遗弃……种种原因,没有父母的孤儿。

  今年4月,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得知驻地SOS儿童村运营多年还处于取水难的状态后,官兵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们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维和官兵给孩子们观看视频。李志强 摄

  不久,中国维和工兵援建的供水系统顺利竣工。当天正好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也是中国维和工兵为孩子们献上的礼物。

  竣工当天,现场来了很多驻地官员和百姓。揭幕时刻,欢呼声一片,孩子们围着水站跳舞。

  教师乔克·西托说:“非常感谢中国工兵,你们解决了我们长期处于取水难的状态。”十岁的孤儿木尹迪笑着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中国军礼。

  一条条承载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道路被修建,一座座连通城市的危重桥梁被修复。改善民生、维护和平,中国蓝盔,一直在行动。

  孩子们向维和官兵跑来。李志强 摄

  贫穷之苦,战争之乱

  为了活下去,他们背井离乡

  只是希望拥有一个栖身之地

  我们身处和平国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

  生活在和平时代

  世界难民日

  让我们将更多的关注

  投向最需要帮助的他们

  愿终有一天

  所有的难民能沐浴在

  和平富足的阳光下

  愿终有一天

  他们能在挚爱的家园

  迎来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