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近平总书记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说过这句话。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五四青年节临近,人民网河南频道策划《无奋斗 不青春》系列活动,选取各行各业的青年人物,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鼓励更多正在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在追梦的路上,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工作中的蒲晓波 王晟宇 摄
上天有神州,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蒲晓波就是中铁设备的一名盾构机研发工程师。“这些盾构机大的直径15.08米,重达四千多吨,它们就像‘穿山甲’一样,城市地铁和隧道交通,都离不开它们。”
盾构机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被公认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大关键装备。作为中国盾构机的首批研发人员之一,36岁的蒲晓波充满骄傲。“现在的盾构机是我们自己研发的,这可省了不少钱。”
以前,我国的盾构机都是从国外购买的,2008年4月,第一台土压平衡盾构机成功被研制出来,打破了盾构机设备全进口的壁垒。蒲晓波说,以前一台土压平衡盾构机要近亿元,现在只要4千多万,设备从“中国制造”正在转变为“中国创造”。
而对于常年和设备打交道的蒲晓波来说,这些设备的构造和原理就像画一样,深深印在他的脑子里。“闭着眼我都知道他们的构造。”看着设备顺利进洞、出洞,他倍感欣慰。
如今,中铁装备盾构机不仅穿行于郑州地下,足迹还遍布北京、天津、重庆等多个省(市、区)。中铁装备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甚至出口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但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作为地下挖掘设备,盾构机都是在地下施工,什么样复杂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都会遇到。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满足客户要求,蒲晓波和他的团队曾经在地下三天两夜未出来。
虽然很艰苦,但蒲晓波未想过放弃,“这些设备从无到有,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希望通过努力让它越来越好。”从毕业到现在,蒲晓波已经在这个岗位上15年了,从一个见习生到一名工程师,蒲晓波扎根河南,用点点滴滴的创新,让中国的盾构机技术不断发展强大。(宋芳鑫 常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