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大山旮旯里来了“北京人”——记民革中央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王超

发稿时间:2019-04-24 13:50:00 来源: 团结报团结网

  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玉龙坝镇岩脚村的深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北方人奔走在田间地头,探访农家小院。一边是标准普通话,一边是蹩脚的贵普话,但这并不影响这位外乡人和当地人商讨致富项目,解决生活难题……这位外乡人叫王超,民革中央选派到纳雍县的首位驻村第一书记。

民革中央帮扶岩脚村路灯项目民主评议会现场

  王超,来自北京,是民革中央机关的一名中共党员干部。“总书记指示我们,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是一场攻坚战,既然是一场‘战争’,就必须分秒必争、时不我待。”2018年7月,王超奔赴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几个月下来,王超走访足迹遍及山间地头,实现了对贫困户的走访全覆盖,并协调推动多项帮扶措施落地。纳雍县委书记彭华昌称赞说:“王超同志工作进入角色很快,适应能力很强,能吃苦,能干事,民革中央派来的干部都很优秀,希望民革中央今后多派挂职干部到纳雍开展帮扶工作。”

  1

  责任、感情、坚守一个都不能少

  岩脚村,国土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共计709户3140人,坡地面积占比高,集中连片耕地少,贫困发生率较高。

图为王超走访岩脚村贫困户(右)。

  2018年7月23日,王超到达毕节时已是晚上,他坚持连夜赶赴纳雍,第二天一早,就直奔岩脚村开展工作。在和村支两委同事见面交流并简要了解岩脚村的情况后,他主动请村里的同事做向导,开始走村入户了解民情。

  尽管心理有所准备,但最初的走访,村里的景象还是深深触痛了王超。有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堪忧,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有的贫困户住的房子和牛圈临近,卫生状况较差;有的贫困群众吃水、用水不便;有的家庭因为残疾或身患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王超打心底更加认同和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深感担子沉、责任重。

王超在走访贫困户途中搭老乡的电动三轮车

  在一次走访中,王超发现村民祝德富一家住房位置偏僻,家里至今没有通电。他紧急召集村干部研究,当场决定先临时搭电,同时通知有关方面跟进。通电的那一刻,告别了煤油灯生活的祝德富一家连说感谢。王超担心村里还有其他类似死角,于是加快走访进度。在一次走访贫困户途中,因为路滑,王超扭伤了腰和膝盖,走路一瘸一拐,疼了三个多月。他仍带伤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

  村里有两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遇到恶劣天气,王超担心出现地质滑坡会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常冒雨到现场查看情况。一天下来,王超脚底鞋面满是黄泥,爱干净的他晚上回到宿舍刷鞋子,但第二天仍是湿的,他只好添置几双鞋子轮流穿,长期晾在宿舍窗台上的两排半湿不干的鞋子,成了他参与扶贫事业的一种印记。

王超在岩脚村的宿舍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王超就和很多基层干部一样,没有了下班和周末的概念。“白加黑”、“5+2”成为常态,村委会事务多而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项目落地,家庭纠纷调解,大事小事他都牵挂在心。

王超在巡查道路安全时清理道路上的石块

  农村事务千头万绪,扶贫之路充满艰辛,王超也深刻体会到基层和扶贫一线干部的不易。村委会搬迁新址,但是没水没电、无厨无厕,为尽快为群众提供正常办事服务,他和村里的同事们只能自己动手,开槽、打洞、接管,从未从事过重体力工作的他,手持冲击钻,曝在烈日下,任凭飞溅的泥浆、漫卷的烟尘将其笼罩包围……“要想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做好,责任、感情、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王超说。

  2

  从贫困户心中拔掉“穷根子”

  让村里的困难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好日子,这是王超的最大愿望。王超和当地扶贫干部交流时,常会谈到一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他暗下决心,“要从贫困群众的心中拔掉穷根子。”

王超(左一)向来访的民革企业家介绍岩脚村托牛所情况。

  走访发现,有的贫困户生活条件比较差,但安于现状、缺乏奋斗激情,地里吃不完的蔬菜宁可喂牲口或烂掉也不去售卖。王超就主动上门给农户做工作,一次两次三次,循循善诱启发他们,为他们想办法、找出路。有的贫困户观念落后,习惯种植低效作物,王超就支持鼓励他们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在配套技术和日常维护上开展培训,推进岩脚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令王超欣喜的是,在多方推动下,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也越来越强,成功脱贫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贫困户石刚一家,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下种植烤烟50亩,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他将自家的木板房改造成宽敞明亮的水泥瓦房,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贫困户陈友祥一家,老两口60多岁,用政府给予每人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买了猪、入股了蔬菜大棚,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相继脱贫,“党的政策好”、“感谢党、感谢政府”等发自肺腑的话语,进一步增强了王超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3

  自创“4×3工作法” 推动帮扶项目落地

  作为村第一书记,王超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组织“两学一做”,落实“三会一课”,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规范严肃党组织生活。他坚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并主动承担部分讲习工作。他用第一书记办公经费订阅了《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带领大家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他组织村支两委一同研究编制了《岩脚村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为村级事务管理建章立制;倡导完善村务公开工作,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受到村民好评;在村里开展连户体网格化管理,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成立“爱心·励志小屋”,按照“扶弱济困、感恩奋进、创先争优”的理念,根据村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分多少,统筹管理发放社会各界帮扶慰问物资,引领和营造健康文明的乡风。

  在实践中,王超总结了一套“4×3工作法”,为岩脚村发展提供了好的思路和方法。一是三个“多”,多走,多问,多学;二是三个“防”,防冒进,防短视,防风险;三是三个“一”,做好一个方案,建立一个机制,遵循一套流程;四是三个“关注”,关注后续,关注内因,关注参与。这套“4×3工作法”,也在纳雍扶贫干部中引发关注和热议。

  精准扶贫,离不开帮扶项目的精准对接,以及帮扶政策的精准实施。王超充分发挥民革组织的优势,协调德州民革组织,为村里引进土鸡育雏场孵化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对接成都民革党员,为当地小学解决班班通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质量;联系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免费送上常备药物;主动对接博爱扶贫电商平台,努力拓宽当地农产品销路;主动联系岩脚村托牛所资源,组织贫困户收割运送秸秆饲料,为村里百姓增加劳务收入和农产品收入;根据村情实际,王超牵头起草编制了《岩脚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19-2021)》,从“农旅结合”、“茶旅结合”和“岩脚农产品出山三年三步走”三个方面统筹谋划,为产业发展把脉方向。

4月10日,民革中央帮扶的玉龙坝镇岩脚村路灯改造工程完工。

  王超还采取“问需于民”、“以工代赈”的模式,完成民革中央帮扶路灯项目,结束了村民夜间出门“伸手不见五指”的历史。协调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等帮扶资源,在岩脚村援建幼儿园1所、卫生室1所、村民文化广场1处。目前村民文化广场已启动施工,他动员贫困户参与“投工投劳”,调动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王超希望,在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之内,尽最大努力让这些项目逐一落地。

  2月16日,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在纳雍县开展扶贫调研时,专程看望了驻村的王超。他勉励王超:“要落得了地、扎得下根、干得成事,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民革中央机关派出的第一名‘第一书记’,要为后续驻村帮扶工作打好基础、探索经验,要善于整合民革各类帮扶资源,做好对接、联络和协调工作。”

  脱贫攻坚战已经吹响冲锋号角,脱贫成果要经得起历史、时间和百姓的检验。王超说:“作为民革中央机关首位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重托、领导信任、同志关心、群众期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用心、用力、用情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全心全意为村民办事服务,既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所在,更是一名中共党员的使命和初心。”

  作者 _ 陈 嵩 周福志

责任编辑: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