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刘杏娥认为:真诚告知、坦然接受,好过遮遮掩掩、模模糊糊
钱江晚报(记者 张苗 通讯员 吴玲珑 陈丹)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钱江晚报记者跟随浙江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杏娥主任医师走进肿瘤内科病房。
抚慰
傍晚,浙江医院灵隐院区肿瘤内科病房飘起饭菜香。
笑起来很好看的李女士,人精瘦,穿一身红毛衣,化疗掉光的头发已一点点长出来了。
她乳腺癌转移,严重腹水……家人悄悄准备下墓地。
她的妹妹找到刘杏娥,讲着讲着泪如雨下:“姐姐从小就是我的天!她还这么年轻就要走,还说留了一笔钱给父母,让我替她好好尽孝……”最后更是恸哭:“刘主任,抱抱我好吗?”
刘主任一面抱住她,一面抚慰:“你一定要坚持,只有你们家人坚持,亲人才有希望啊!”
无独有偶。
瘦高、戴个帽子的戴先生和华女士是一对老夫妻,看起来有些虚弱。两年多前,老两口在女儿海南的房子里过暖冬,一天,华女士忽然倒地随即陷入昏迷,仔细检查之后才知肺癌已经扩散。在老伴陷入久久昏迷的日夜,老戴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身体疲累到经常觉得心脏不适。他最担心的是“就怕我走在老伴前面”。
于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戴先生被安排在华女士的隔壁病房住院,在治疗的间隙,他随时都可以去看望她、陪伴她。
——相对于患者而言,医生只会把更详细的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家属一面要在患者面前坚强,一面要承受亲人受病痛折磨的真实,他们内心的苦,可想而知。
疗心
老丁的英文很好,杜女士的孩子很有出息……刘杏娥对患者的家庭情况如数家珍。
刘主任带队查房,面对每个患者,都是从拉家常开始的。“主任,他家孩子的事你怎么知道?”科室里的小年轻经常诧异于她对患者的了解,“不了解,拿什么帮他们缓解病魔带来的焦虑和惶恐?”
临近傍晚,老丁认真地翻阅起旅游书《孤独星球:贵州》,黄果树177(页),北盘江桥176(页),格凸河191(页)……他信心满满地说:经过靶向治疗之后,淋巴瘤得到了控制,儿子已经专门买了越野车,打算带他自驾去贵州。
胃癌患者陈女士的儿子也找到快下班的刘杏娥医生,很开心地分享:“刘主任,我妈妈今天从病房走到了2号楼,今天挂进去三瓶营养液,还吃了点水果和零食。”
——治病也要治心。临床中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死于严重的心理休克和极度的恐惧、悲观、绝望等恶劣情感。经常有人问,癌症患者本人要不要知道病情,刘主任的主张是要,真诚告知、坦然接受,好过遮遮掩掩、模模糊糊。
告别
老黄身患肺癌,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但因晚期,一切无法挽回,他毅然决然放弃治疗,并逐一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
老婆年轻的时候在生产建设兵团支边,老黄知道回去一趟是老婆的心愿,于是夫妻俩去了一趟黑龙江。后来,又去了日本、韩国。他给老婆留话:“下辈子,我们再做夫妻。”家里的财产、房子,老黄也都做了妥当的安排,他交代儿子:“家里的一切妈妈做主……”
最后病危再次住院治疗。基于对医师的充分信任,他对刘杏娥说:“刘主任,希望您送我最后一程”。
——告别无法逃避。家里出了癌症患者,不管患者活多久,经过医务人员的沟通努力,心理安慰,让患者和家属都坚强、坦然地接受,可以平静地谈论、规划生前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