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帮带,其实是积极意义上的“弯道超车”,可以让基层干部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也更好更快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价值。
务学不如务求师。一位良师代表着专业的指导和丰富的经验,意味着可以少走弯路、岔路,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目标,在基层工作中也是如此。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刚出象牙塔便下基层,满怀干事创业之心,却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而不得章法、屡次碰壁,久而久之消磨了激情和斗志,这既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政府部门中层队伍的“自我造血”。
在安吉,“导师帮带制”成了培养干部的新模式。能治、善治者开了“速成班”,当了年轻干部的“金手指”,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农村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师带徒、徒成师的良性循环,不仅使基层治理的有益经验得到传承,也使治理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一些长期性和持续性的问题得以“换届不翻篇”,“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优良作风得以弘扬。
当前,“三服务”活动在全省展开,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要讲实效、讲频率,也要讲效率、讲方法。导师帮带,其实是积极意义上的“弯道超车”,可以让基层干部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也更好更快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价值。同时,这也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对政府部门内部而言,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带动下,同事之间更加融洽,沟通协作少了顾忌多了真诚,尤其是将帮带效果作为双方评先推优、尽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营造了良性竞争氛围。对基层工作开展而言,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导师传授的真本领做后盾,才能有的放矢、箭无虚发。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导师与“捷径”不能划等号,年轻干部也不能就此懈怠。世上没有一以概之、一劳永逸的方法论,面对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自我学习和自我锤炼,才能尽早出师,真正成为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基层奋斗之路需要明灯照亮,更需要年轻干部自身脚踏实地、坚定前行。(周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