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题:只有退了“虚火”,才能健康发展——金融科技发展的博鳌之辩
新华社记者 吴雨、王存福
“未来数字货币或许能实现,但绝不是为炒作而存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马蔚华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的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与会嘉宾的认同。
近年来,金融科技领域“炒”出来的“虚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科技创新如何兼顾风险?未来银行会不会消失?……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回应了这些问题。
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
金融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前沿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金融领域。
“科技的每一次变革,都在深刻影响金融业。银行想跟上时代变化,就不能把自己仅当成银行来看待。”曾担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说。为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找寻出路,他推动招商银行完成多次变革,并将“网络科技企业”“高质量数据公司”等多个新身份赋予银行。
科技企业深入渗透金融领域,未来银行会消失吗?
马蔚华表示,虽然客户去银行网点办业务少了,但支付、贷款、储蓄等金融需求仍然存在。在科技高度发达、数据绝对充分的条件下,如果科技金融公司能够胜任这些需求,且服务优于银行,那银行消失了也没关系。不过,届时科技公司和银行的边界也就不那么清晰了。
那么,未来金融从业人员会面临下岗问题吗?韩国KB金融集团董事长尹钟圭认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人们的现有技能,也能赋予人们新的技能,以适应新变化。
科技金融的“真火”和“虚火”
近些年科技金融火热发展到底因为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不少与会嘉宾的思考。
在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看来,这基于用户和机构对金融服务更高效便捷的需求。在支付领域,这体现于从现金到银行卡,再到二维码、云闪付等支付方式的变化。
对此,泰国中央银行行长维拉泰感触更深:“之前在泰国转账手续费是很贵的,但随着便捷支付系统的推出,泰国用户享受到了免费的电子支付和电子转账。”
不少来自金融机构的与会嘉宾表示,科技的发展让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相互赋能。例如,银行放贷时可以通过支付数据为个人、企业准确画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金融从业人员可以通过金融科技让业务操作更智能化,令后台风险防控更数据化。
相较于助推金融发展的“真火”,金融科技领域还存在一些有待退去的“虚火”。
当下,区块链吸引着大量企业与资本涉足,也“火”到了金融圈。一方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收获了一批执着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打着区块链“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屡屡被曝光。
马蔚华认为,货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现状、科技发达程度等相一致。货币形态会发生变化,但绝不是源于炒作。数字货币的未来必须和“炒币”分开。
抓住关键退去“虚火”
与会嘉宾表示,金融科技只有退去“虚火”才能健康发展,不少专家更是开出了“药方”。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在整治金融乱象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标准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金融科技发展,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服务。
像李东荣一样,很多嘉宾也关注到了当下金融科技的安全问题。
“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准确验证客户身份、了解客户情况,这需要获取更多的客户数据。”VISA公司副董事长艾睿琪表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已成为金融科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冲突。
马蔚华认为,个人隐私需要得到保护,这在技术层面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和行业自律规定。“对于银行来说,泄露客户隐私这是一个灾难,因为客户将不再信任你。”
诸多嘉宾表示,强调个人隐私保护,并不是要阻碍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而是强调注重数据使用的边界和驾驭能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搭建更加安全开放的数据平台,破除“信息孤岛”,让数据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