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项目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做实的重要抓手。近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型项目研讨会就加强重大项目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交流、研讨。与会代表认为,中国项目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将助力“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不断对接。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在建燃油电站项目,由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沙特延布三期燃油电站项目3号、4号机组正在按照规划顺利建设。山东电建三公司海外市场部总经理朱林涛介绍,项目运用国际化招标、承包模式,利益相关方较多。不过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和国际标准对接,最终推动运营良好、赢得业主信赖。
朱林涛说:“我们虽然是由德国公司做了国际标准要求,我们的生产制造在武汉、北京也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也都对中国的标准进行了对标,同时也建立了国际标准库,共建立标准300余册。项目上严格按照国际的标准,编制了40多个管理体系文件,覆盖了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要符合欧美标准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和“中国标准”相结合,确保质量管理全面到位。”
朱林涛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工程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各种标准相比国际标准并不逊色,然而由于进入时间较晚,中国项目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还需要和国际标准对接。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中国标准”也在不断地“走出去”。朱林涛说说:“‘一带一路’建设更加促进了我们的项目‘走出去’,也更加扩大了受众国对我们的接受度。我们目前整个集团80%的营业收入是来自于海外市场,这80%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所以这也有助于我们推动中国的设计产品制造标准的‘走出去’。”
2017年5月正式开通的蒙内铁路正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典范。这条连接肯尼亚东部港口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标准”。这也是海外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全方位运营维护的国际干线铁路。肯尼亚驻华大使塞雷姆介绍,这是肯尼亚第一条采用新标准、新设备、新技术建成的现代化铁路,未来随着项目移交,希望肯尼亚能够建立自己的标准,掌握发展的钥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能够由肯尼亚当地的人完全把项目接收过来的。现在项目也在对肯尼亚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这些标准、技能。”塞雷姆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介绍,未来将积极推进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这是深化和扩大项目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中国愿意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推进融资、税收、海关监管、工业标准、工程施工等领域的政策规则对接和标准互认,为合作建设项目铺路架桥。”周晓飞说,“我们认为,项目建设中采用哪一种规则标准,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实承受能力,尊重他们的意愿,共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