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2019年“三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有特殊意义,既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打下坚实产业基础;又可以加大乡村投资,为我国经济拓宽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还可以增加经济活力,目前各类群体返乡下乡创业如火如荼,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新中国的发展经验证明,乡土社会可以为中国经济“软着陆”提供有力载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来自外部的冲击导致我国外需陡然大幅度下降。我们是怎么化危为机的?一是农民工返乡,靠乡村基本建设吸纳大量就业,保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二是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变外需为内需。实行“家电下乡”政策,通过给予13%的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家电产品。农村需求变旺,内需增加顶住了外需下滑导致的生产下降。中央在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增加对农村的投资,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在外部经济危机到达我国之前实现了农村“五通”,既化解了城市的生产过剩、实现了城乡再平衡、增加了就业,又使资本下乡和家电下乡成为可能。2009—2010年,靠着乡土社会巨大的人口承载力、商品购买力和投资吸纳力,中国经济很快呈现“V”形反弹,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
在工业化进程中,乡村客观上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国家得以借助“三农”载体内部化处置国际外部性风险而多次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乡土社会在外部压力下的机制性改变,使得乡村很难如以往那样再次作为经济“软着陆”的载体。因此,必须筑牢宏观经济“软着陆”的乡土基础,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是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滞后。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三级市场的制度设计,解决小农经济衔接现代化问题。首先,村集体发育“一级市场”形成资产价格。很多地方做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工作其实就是一级市场,只不过没有做一级市场的设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让乡村优质生态资源价值得到有效体现。其次,应用“二级市场”推动资产增值。通过村集体组织提高农民的对外谈判地位、吸纳外部投资者。最后,与社会资本对接,构建“三级市场”做大信用资本。
此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各级政府可以将分散的支农资金统合起来综合利用,以“专项资金”形式增加村集体资产。
总体上看,今后应采取措施将人气和要素引到乡村,推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全面修复,构建城乡融合的共享经济新格局和多元群体互动的治理体系新局面。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消费能力,最终实现县域城镇化战略由投资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阶段性转变,从而减缓我国经济下行和国际竞争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乡建中心主任;陈高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8届硕士)
原标题:筑牢经济“软着陆”的乡土基础(新征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