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萍乡“爱心记者”坚守9年奔跑在公益路上 用大爱为贫弱群众撑起一片艳阳天
发稿时间:2019-02-15 09:42:17 来源: 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万炳全倡导同事们人人爱公益,人人有爱心,他所管理的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被当地干群誉为充满正能量、爱心满满的“爱心站”,收到群众送来的“爱心媒体”锦旗数十面。
万炳全接到求助后,很是心痛,于当日下午立即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于当晚深夜出稿,他还在论坛、微博、QQ群发起“寻找5000萍乡人同救一个小孩命”的爱心捐款活动,自己还带头捐款。经过连续报道,引发海内外千名网友捐款,共筹得11.4万元善款,大家的爱心托起了小英辉的生命。
为帮助小英辉寻医,万炳全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上了上海同济医院专家,协调好小英辉进院手术的相关事宜。2013年6月14日,成功实施肝移植手术的小英辉,从出院回到了萍乡。吴涛全家人都千恩万谢说,万炳全是他家的救命恩人,还买了一堆礼品以表感谢,却被万炳全婉拒了:“孩子能转危为安,比什么都强!”
2016年1月9日上午,春节前夕,在江苏东台市务工的萍乡56名贫困农民工,因企业拖欠工资20余万而无法回家过年。万炳全接到民工代表叶绍萍求助后,他急农民工之所急,立即成立“萍乡民工东台讨薪志愿服务队”,率同事彭秋生等一行3人于1月10日赶到江苏省东台市。经过9天时间的艰辛讨薪,1月19日,欠薪公司兑付了拖欠56名民工的22万余元工资。叶绍萍拿到自己被拖欠已久的2400元工资后难掩激动之情,“感谢老万带领志愿者们仗义执言,为我们农民工讨回了公道。现在,我们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了”。
万炳全荣获“萍乡市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称号。
像这样贫困乡亲遇上大病大难身陷困境,万炳全一帮到底的事例还举不胜举:2018年9月2日,芦溪县宣风镇吐霞村15岁特困学生患重病急哭贫穷父母,万炳全得知后,于当晚立即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了《芦溪一低保户因病致贫,15岁女孩患上疑难病无钱治疗急哭父母,盼爱心人士帮助》帮扶倡议书。倡议发出后,一时间爱心涌动,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300元、200元、100元……全球乡友纷纷行动起来,仅1天时间,便筹集了51168元爱心善款,帮助其渡过了难关;2015年10月29日,芦溪县新泉乡沈子村70多岁的老人林冬云为救重症孙子而求助,万炳全接到求助后,忙碌一个星期为其募爱心款,最终募爱心款共4万余元,帮助其渡过了难关;2019年1月16日,萍乡美德少年冯源因身患重症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救治已有数月,造成家里债台高筑,巨额医疗费无着落。祸不单行,雪上加霜,他53岁的父亲冯辉明又于1月8日不幸遭遇车祸,正在萍乡市人民医院救治,请求万炳全伸出援手,帮助他家渡过难关。万炳全随即发起爱心募捐活动,自己带头捐款1000元,此举引起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爱心涌动。截至大年三十,已募捐爱心款10余万元,让他一家过了个安心年......9年来,弱势群体身陷困境的一桩桩,一件件,万炳全都会都带头捐款,以亲人般的心态,竭尽全力帮助,将大爱进行到底,帮助他们走出了困境。
他坚守“为人民而活”的信仰,用善行感召身边的人投身公益
“为人民而活”是万炳全的座佑铭,他认为,“现在能快快乐乐工作、平平安安生活,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要感谢党和政府,我们要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尽己所能为党和政府分忧,尽己所能为贫民百姓解难。”万炳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9年来,他每年捐出了4个月工资,其实,他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只有3500元左右,但为了帮扶弱势群体,他有求必应,5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有好多次,面对求助的困难群众求助时,虽然身上没钱,但他的爱心却不减。
图为万炳全为患重病的芦溪县宣风镇吐霞村15岁特困学生发起的爱心捐款活动。
“有时候我也不理解,我们万站长,一个记者,怎么这么喜欢管闲事,而他却说,打造幸福萍乡,要人人作为!”万炳全的同事彭秋生说,他在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干了几年了,因万炳全不会开车,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看到万炳全的确很热心帮助困难群众,每当遇到别人的麻烦事、急难事,他总是认真去帮,努力去帮,“我们看到了都很感动,在他的引领下,众多爱心人士积极参加了公益活动,萍乡分站的全体同事也人人乐做志愿者,争做爱心记者。”
万炳全倡导协会全体志愿者要红心向党,爱心为民。图为晚上在萍乡玉湖公园开展志愿服务。
个人的追求与成就,只能体现“独善其身”的个人情怀,但万炳全与妻子、孩子共同坚守清廉与宁静的生活、注重塑造家庭勤廉之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就显得十分不易。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有多名编辑记者与他共事多年,万炳全家里的餐桌还是在旧货市场买的二手货,其妻子、小孩还穿过别人不少的“处理品”衣物。作为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的负责人,万炳全也是将节衣缩食进行到底,一件衣服穿了七、八年也舍不得丢弃,脚下一双50多元的皮鞋,他一直穿到烂才换。10多年来,他自己一家大小从来没做过生日等酒宴,他夫妇从不接受别人的金钱和送礼。每当茶余饭后的谈话中,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监督提醒,还要求同事监督,将“清廉”二字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清廉的风气、和谐的氛围是这一家真实的写照。
图为万炳全为患重病的芦溪县宣风镇吐霞村15岁特困学生求医
“他用辛勤的汗水书写了对岗位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他用实际的行动诠释了对清廉的崇尚。”万炳全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站里每次开会,万炳全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立志做有爱心的记者,尽其所能为广大民众排忧解难!”在他的影响下,全站同志都带着爱心做记者,人人都做志愿者;红心志愿者协会每次开会,万炳全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红心向党,爱心为民,努力做一个称职的志愿者!”,在他的影响下,全体志愿者个个爱心满满,自觉、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他就是这么执着公益,上班是记者,下班是志愿者,把扶贫济困当成一种习惯,9年来,他奔跑在公益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挫折,可他的爱心依然痴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