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因油而生的克拉玛依市,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克拉玛依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为促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昔日风沙肆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戈壁荒漠,逐渐蜕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
碧水穿城,彻底告别缺水困境
克拉玛依地处新疆西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四周是茫茫戈壁。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发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195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克拉玛依市。
徜徉在克拉玛依街头,穿城而过的克拉玛依河从九龙潭蜿蜒而下,沿河两岸的绿色长廊分布着各类果树和特有树种,如诗如画的世纪公园,绿草如茵、喷泉起舞的人民广场……若不是听老人们讲述,难以相信这里曾是寸草不生、风沙漫天的不毛之地。
83岁的汤从军生于江苏扬州,从部队转业到克拉玛依邮电局工作后,开始好几年他都无法适应这里极端干旱、缺水的环境。“生活用水要到几十里地外去拉,一牙缸的水用来刷牙洗脸,用完了也舍不得倒掉,存放起来晚上洗脚。”
克拉玛依人渴望水。为了找水、引水,克拉玛依人奋斗了40年。原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副经理曹兆才告诉记者,1996年,时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谢志强向上级部门主动请缨,决定实施引水工程。当时,克拉玛依举全市之力,通过大会战的方式进行建设,“数百里的渠线上,炮声隆隆,机器轰鸣,战旗飘扬,热火朝天。”
2000年8月8日,人工挖掘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油城彻底告别缺水的困境,也为克拉玛依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创造了条件。2006年6月29日,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把每年8月8日定为“克拉玛依水节”,足显克拉玛依人对于水的渴望和深情。
造林“围”城,绿化率持续增长
来之不易的不仅是水,还有如今克拉玛依随处可见的树。
克拉玛依人爱种树。年近90的原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二厂党委书记王延明被称为克拉玛依种树“第一人”。1976年,王延明调到采油二厂所在的白碱滩区。很快,他发现这个厂子留不住人,职工每年都有三四百人往外调。“谁愿意在这儿啊,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风沙大得很。”
王延明下决心改善厂区的环境。1986年,他未到退休年龄,毅然提前“交棒”,一门心思在厂区周边种树。用了将近10年时间,王延明愣是将一片白茫茫的碱地打造成一方“绿色围城”,在二厂周围建成动物园、植物园、喷泉公园,厂区环境大为改观。“一到周末,钻井处和电厂的人都往这儿跑,像赶集一样,热闹得很!”他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戈壁滩上也能建花园。
在王延明带动下,种树在克拉玛依成为一种风尚。2000年,采油二厂维吾尔族职工吐尔地·哈斯木退休后也加入进来。他用摩托车载肥料,亲自给每个小树根做保护罩,来不及回家就搭个棚子住在戈壁……就这样,吐尔地坚持了18年,硬是在路边荒滩上种出一大片树林。
1999年,白碱滩区启动生态工程,从百亩起步,城区外环形成长约10公里、面积达万亩的生态绿化林。如今的白碱滩城区被林带环绕,堪称“森林围城”。
在克拉玛依市区北部,有一条东西绵延27公里、宽约700米的防风林带。而在市区南部,是一望无际、被当地群众称作“林海公园”的碳汇林基地。这是新疆油田公司员工在戈壁荒漠上建成的造林减排作业区,如今已成为克拉玛依市的生态屏障。
“种下去的是树苗,长起来的是精神。”40年来,克拉玛依市的绿化覆盖率以每年约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1979年,克拉玛依市绿化率只有1%,2017年绿化率达43%。
魅力新城,城市转型绿色发展
“这是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来的印度洋深海野生海鲜。”走进克拉玛依市深海优鲜体验店,新疆宇飞国际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文波向记者介绍,这是公司依托“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投资开展的一项新业务。
“一笔看似普通的进口贸易,对克拉玛依有着重要的意义。”克拉玛依市商务招商局干部沈义峰说,印度洋深海野生海鲜进入克拉玛依,标志着克拉玛依打通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空中通道。
“当前,克拉玛依正处于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赵文泉告诉记者,克拉玛依市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速达20%以上,成为克拉玛依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克拉玛依全市接待游客52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8%;旅游业总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除了旅游业,克拉玛依还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文创等高端服务业,不断探索转型之路。2011年,克拉玛依提出信息化战略,依托“一带一路”发展信息化、云计算产业。
“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是全疆首个云计算产业园区。”云计算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叶团元介绍,目前,园区已先后有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等大型数据中心建成并相继投用。数据中心规模和能力位居西北前列,并具备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提供云服务的能力。
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为克拉玛依聚集了人气。据统计,克拉玛依常住人口已从2000年的14.2万人,增加到2017年底的4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