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央媒大别山区调研:探寻乡村振兴中的新县

发稿时间:2018-12-10 14:48:00 作者:邓华 来源: 中华儿女新闻网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近年来,河南省新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36万干群,成功实现脱贫摘帽,成为信阳市率先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的一面旗帜。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新县近五年来的发展成果。日前,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农民日报等全国20余多家主流媒体来到大别山区,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先后对新县文旅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进行深入调研,探寻乡村振兴中的新县样本。

  

  非遗资源丰富,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涵

  非遗作为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新县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组织非遗项目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县民歌是信阳民歌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信阳民歌已经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村民们普遍喜欢唱民歌,干活时唱,做饭时唱,冬天烤火时唱。每年正月“玩热闹”时,玩花船、舞狮子等民间娱乐形式中,更是大家比嗓子的时候,大唱特唱。尤其是在重大文旅节庆活动中,新县民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八方来客。

  

  同样位于新县八里畈镇的丁李湾村,保存有明清时期古民居109套,438间,有门楼、石雕、木雕、彩绘等古建筑遗迹260余处,另有古井、石桥、城门、城墙、彭杨军政干校、刘邓大军后方医院等历史及革命遗迹40余处,是豫南地区保存完整、具有典型豫南特色的明清古村落。 近年来,新县对丁李湾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建设。而如今,这里开放了民俗博物馆、文化广场、茶亭、栈道等旅游设施,群众自发组建了乡土民歌队、舞狮队,编排地方歌舞、戏曲。

  宋畈皮影、打草鞋、鹤蚌舞、山壁古曲,新县拥有这些“非遗”,令外来的游客大开眼界。其中山壁古曲传承于南宋,它是新县陈店乡山壁村“响班子”演奏的民间乐曲。其乐曲雄浑古朴、庄重典雅,有南宋音乐之风格,其旋律音调具有浓厚的昆腔和戏曲音乐韵味。“非遗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为乡村旅游甚至全域旅游注入新内涵。”新县文广新局局长付象海说。

  

  众所周知,非遗产生于民间,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其涉及不同地域和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活化石”,是农耕文明的“基因库”。非遗一旦转化为旅游产品,就可以形成一种非凡旅游业态,从而对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人群。记者先后走进新县当地的金孔雀工艺艺术有限公司与山人部落艺术馆,在采访中发现不论是前者经营的手工绣花类、衣服、鞋帽,还是后者制作的大别山根雕,均堪称当地畅销的非遗旅游产品。

  非遗+旅游,作为文旅融合过程中绽放的一朵耀眼小花,在新县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此外,依托红色文化,新县全域旅游建设,旅游融合发展的触角不断延伸、露营经济、民宿经济、休闲观光经济等旅游业态不断发展,这个偏居大别山腹地的山水红城正朝气蓬勃地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脱贫摘帽成功实现,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新县当地物产丰富,盛产板栗、茶叶、山茶油等。其中油茶是新县传统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作为河南省油茶主要产区之一,新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河南省前列。

  新县新集镇人陈德武是当地油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目前陈德武的茶油专业合作社共流转、托管油茶园一万多亩,与五百多户茶农签订收购订单,每年收购茶籽一百余万斤,生产加工山茶油一万余斤。通过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合作社不断推动低产林改造,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脱贫。

  

  熊国勇是新县当地一家大型现代化油茶企业的负责人,他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经营,把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以一条龙的模式发展产业,改变了原来茶农自种自榨、作坊式加工的原始模式,现代的经营模式使农民的效益得到提高,极大调动了当地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据介绍,2017年,新县全县的油茶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油茶籽产量达1000万公斤,产茶油250万公斤,年产值达3亿元,成为红色老区脱贫攻坚的“绿色财富”。

  扶贫得扶志提干劲!在带领36万干群,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新县正在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其中值得称道的是推进“清洁庭院、幸福家园”行动,推广孝贤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不仅改善人居环境,改变陈规陋习,而且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树立良好的乡风、民风、家风。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新县也开展了“庭院夜谈”“农民夜校”“幸福大讲堂”等活动,让贫困群众懂政策、知奋进,提振精气神。此外,新县还整合帮扶资金,改进帮扶方式,采取购买服务、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比如对在县内、县外和省外务工的贫困群众分别给予200元、500元和1000元的交通补贴,目前累计发放补贴1187万元,惠及14823人次;对从事乡镇保洁员、县城环卫工、保险宣传员和协理员等公益岗位的贫困群众,实行工酬挂钩、多劳多得。总而言之,用市场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干脱贫的内生动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新县紧紧围绕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县之美,在山在水,县之重,在乡在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新县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比如在西河、丁李湾等重点村建立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户以耕地、林地、房屋等生产要素入股,由合作社主导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由农民自己按照规划图纸,确定美丽乡村建设事宜,并监督工程质量,让群众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新县吴陈河镇夏湾村、千斤乡大杨湾村依靠村民理事会或村民自治组织,群众自筹自建,建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郭家河乡后畈村民组退休教师王国元,不仅带头清理村庄的柴垛杂草,还主动当起了卫生监督员,每天带头打扫村庄卫生,监督村民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帮助群众养成爱护村庄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虽然新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坚持帮扶力度不减、扶贫政策不变、资金投入不降,重点抓好转移就业和产业发展,突出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确保退出无风险、致富可持续、振兴有实践。”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脱贫;继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兑现对党中央和老区人民的庄严承诺。(余维峰 邓华)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