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为这个日子饱含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同时也怀揣远隔千里的离愁别绪,所以从古到今人们仍然对它钟情有加。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白玉盘,伴着美味佳肴,让人心旷神怡,于是举杯邀月庆团聚;那阴了又晴,晴了又阴的中秋月,伴着感伤愁情,让人心潮起伏,于是韶华飞逝伤别离。文人墨客的心情爽与不爽,都喜欢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表达,于是乎胸臆便化作一句句诗行,成为了诗和远方,永远流传。沐浴在中秋月色如水的美好光景中,中秋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相信它的团圆、孝悌以及举国上下的家国情怀才是中秋亘古不变的主题。
沐浴中秋月明,品味团圆之意。中秋节的别名太多,不胜枚举,但“团圆节”更通俗,让人们接受。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而是在古代中秋夜举行祭月的仪式上,香案上摆放的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竟大都与“圆”有关,圆圆的果实更富有团圆的寓意。现在,连当年的小木桌都变成了大圆桌,一家人围绕左右,纵享团聚的美好时光。君不见那熙攘的人群,千山万水阻挡不了思念的脚步,辛苦辗转为的是一个共同目的:坐在圆桌边享受团圆的温馨。“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时回”,“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沐浴亲情融融,品味孝悌之美。中秋节作为团圆节,在团聚的节日里,不能不谈孝悌。影响深远的《弟子规》,它的开篇语“首孝弟(同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翻译出来的大意就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接下来才是知识等。试想,一个人,假如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尚且不去关爱,他又如何能去爱他人和爱社会呢?因此,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中秋节少不了与亲友的相聚,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用实际行动关爱最亲近的人,关爱身边的人,或者关爱素不相识的人,才会让今年的这个中秋更和谐,更有人情味。
沐浴家国情怀,品味幸福之醇。中秋节的团圆时光,又一次唤醒了炎黄子孙的乡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的血脉根植了亿万人的心房:家业兴旺,国泰民安,民族振兴,巨龙腾飞,国人有梦。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擘蓝图,中华民族雄纠纠、气昂昂地开启新时代,迈向了新征程。“阴晴圆周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生逢这伟大的复兴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没有任何理由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洪荒之力,就让我们在一轮中秋明月的辉映下,邀请明月作证,祝福家乡,祝福亲朋,祝福自己,祝福祖国,同祝人共圆、祖国好!
(孙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