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万庆丽):兰考,位于河南省东部,因黄河甘霖之水而生,因黄河数改其道而苦,因诞生了焦裕禄精神而闻名。
兰考黄河,无论在其地理位置上和河势工程上,都独具特点,显得特别重要。历史上这里决口甚多,最有名的铜瓦厢,原为一重要集镇,清咸丰五年决口改道后冲入河内,不见踪影,只留下东坝头这一历史遗迹。
兰考人对黄河的感情是复杂的,可谓又爱又怕。兰考人耕作的土地是黄河带来的淤土,兰考人喝的水是黄河水,但是风沙、盐碱、内涝这“三害”也是黄河带来的,还有兰考人不愿回忆起的逃荒岁月,也源于黄河水患,历史上黄河频繁地溃决泛滥和改道,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据史料记载,兰考境内自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走河以来,历经金、元、明、清和民国5个时代,大小决溢143次,河道变迁频繁而又复杂,800多年来曾给兰考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留下了遍地行河的陈迹。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在兰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民治理黄河以来,兰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开了治黄新篇章。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把治理黄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1955年大复堤开始,兰考全县动员,共完成土方100多万立方米。1958年黄河花园口站发生了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在中共兰考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总动员,全力以赴,军民联防,有5万多人上堤巡堤查水,经过7天7夜的英勇奋战,终于使洪水安全通过。
兰考县展览馆中焦裕禄雕像(万庆丽 摄)
从1962年开始,中共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治理因黄河决口改道而造成的三大灾害。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改变了兰考的面貌。焦裕禄为治理“三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他的精神也是兰考人民治理黄河、改造大自然的力量源泉。
焦裕禄干部学院(万庆丽 摄)
兰考东坝头黄河(万庆丽 摄)
兰考东坝头黄河位于典型的“豆腐腰地段”。这里黄河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为了控制河道改动,防止黄河决溢,兰考人民想了很多办法,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东坝头险工工程开工建设。据了解,该工程是根据河势变化,经过不断抢险陆续修建起来的,后经多次加高改建形成现在的工程规模。
如今的东坝头险工已成为花园式工程 ,成为向世人昭示黄河精神和传播黄河文化的一扇窗口。据介绍,兰考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正在申报。景区主要包括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宽阔的黄河河道和200多亩适宜垂钓的滩地水面,十余里贯穿绿树田畴、野花飘香、风光优美的黄河大堤,区内滩涂湿地、沙丘沙岗等。景区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风光独特,是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水上游乐的绝佳去处。根据东坝头黄河自然景观的特征和周边的区域特征,重点开发以黄河中下游景观为主的黄河标志性景区。
兰考县二坝寨引黄调蓄工程项目,由南调蓄池、北调蓄池和沉沙条渠三个区域组成,项目水源是黄河水,是河南省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兰考县打造百城提质中的重点项目。通过工程的建设,可有效调节黄河水,提高灌溉保证率,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兰考县的水生态环境,提升兰考城市品位,为建设一个美丽幸福的新兰考发挥重要的作用。
东坝头乡张庄村美景(万庆丽 摄)
黄河安澜也让兰考深深受益,出现了许多“美丽乡村”。东坝头乡张庄村就是其中之一。该村位于黄河岸边,在解放前是有名的大沙窝、大风口,解放后焦裕禄同志带领除三害工作队在张庄村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打响了向风沙进军,向风沙夺粮的第一枪,留下了宝贵的焦裕禄精神。如今,村庄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该村庄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大棚产业、食用菌产业、采摘农业等特色产业,莲藕、水稻种植年创造产值150万元,养殖及休闲观光农业年创造产值70万元,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不仅成了“美丽乡村”,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2017年3月28日,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省政府验收,张庄村如期脱贫。
东坝头乡张庄村的“幸福路”(万庆丽 摄)
在河南兰考,九曲黄河完成了它那最后一弯,直奔大海……在治黄工作中,每个兰考治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梦——“敢教日月换新天”,把兰考变得更加美好,确保兰考黄河的岁岁安澜……
兰考人民治理黄河近7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现在人们走进兰考,映入眼帘的景象是绿树成荫、沃野千里,很难想像这里当年是个地里不长庄稼、风沙漫天飞的地方。黄河大堤已成为郁郁葱葱、巍然壮观的“水上长城”,成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一部兰考史,就是兰考人民与黄河洪涝灾害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