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孩子迷网游 都有啥理由(民生调查·网络游戏防沉迷①)

发稿时间:2018-09-03 09:25: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开栏的话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旦有时间、条件,不少孩子们就对着电脑、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对此,家长有家长的担忧,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到底该咋看?本版联合本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推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列报道,聊聊青少年和网络、网游的那些事儿。

  家长为啥不让玩

  耽误学习成绩

  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毁了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当问到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时,金阿姨一脸愤懑,又显得无奈。

  金阿姨的女儿小琳正上初中,尽管小升初成绩不错,但她对游戏的沉迷令金阿姨十分忧心。小琳爱玩游戏,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程度,有时候还会趁半夜家里人都睡了的时候,偷偷爬起来玩手机。

  “玩游戏特别影响学习。她不玩游戏的时候大概在班里排10多名,沉迷游戏的时候就得下降20多名。”提到小琳忽高忽低的学习成绩,金阿姨很是头疼。

  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也是家长反感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在玩了游戏之后,视力情况比之前糟糕很多。“正常学习、正常用眼,根本不可能这样。就这两年没怎么管他,他近视已经500多度了。”家长王先生懊恼地说,“他们班学霸,也刚200度。他少考那300分,倒是在眼睛上给我找回来了!”

  张阿姨家的高中生小睿,每天玩游戏都要玩到半夜一两点钟。“你看他天天熬夜,满脸青春痘,还影响身体发育。1米8的个子,刚120斤,佝偻着身子,像个老头儿一样,一点青少年的朝气都没有。”说到这里,张阿姨叹了口气,“你说哪怕他爱打篮球也行啊,就算不学习,好歹能有个好身体。偏偏喜欢打游戏!”

  这些年,为了让小睿戒掉游戏,张阿姨没少花心思,母子二人好一番斗智斗勇。怕小睿上网玩游戏,家里早就断了网,可是张阿姨回家一摸电脑显示器,还是热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单机游戏这种玩法,于是张阿姨接受了同事的建议,每天上班都把显示器的连接线拔下来带走,以为能一劳永逸了。

  “后来发现,他身上有烟味儿,可是我们家里没人抽烟啊。”跟其他家长交流之后,张阿姨才知道,原来是网吧的烟味儿。“他打游戏这事,就够我上火的了。这下又去网吧,那个环境多乱啊,学坏了可怎么办?”为了不让小睿去网吧,张阿姨决定对小睿严加看管,却引起了小睿的逆反心理,“我俩这几年吵的所有架,几乎都是因为他打游戏。”

  无独有偶,胡女士也表示,她11岁的弟弟平时性情非常温和,从来不会和同学吵架。但如果玩游戏的时候被打断,就会很暴躁。“有时会说出一些比较暴力的话,然后会拿着他的玩具枪,模拟游戏里的场景射击。”

  孩子为啥非得玩

  为社交和放松

  图荣誉和满足

  家长们如此反感的游戏,孩子们却为何这么喜欢呢?

  小帅今年上初二,周围的同学都在玩几款热门手机游戏。相较以往的单机手游,这些网络手游更注重好友之间的互动。一下课,小伙伴们经常就聚在一起讨论游戏。

  “如果你不去了解一下这些游戏的话,周围人聊天你插不上嘴,其实挺尴尬的。”小帅说,刚开始玩游戏的动机,就是不想被同学们叫“书呆子”。小帅的想法,其实也代表了很多孩子——其实没那么喜欢玩,但是迫于社交压力,得去了解一下。

  “你们那个时代的娱乐是打纸牌,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打游戏。同样是娱乐,为什么你能打牌,我就不能打游戏啊?”今年刚升入高中的小强,对父亲限制自己打游戏的行为十分不理解。小强认为,游戏不过是一种放松方式,不必妖魔化。

  小强还希望,家长能相信他已经有足够的自制力,去控制游戏时间,并不会耽于游戏荒废学业。反而是和家长的反复掰扯,更浪费时间和精力。“我都不觉得学业压力有多大,倒是我爸妈搞的这些幺蛾子,让我压力更大。”只要聊起跟游戏相关的话题,小强就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学习成绩一般,戴着厚厚眼镜的高二学生小钰,在人群里看起来毫不起眼。其实,她却是某游戏“全服第三公会”的会长。

  “论操作和意识,他们都得服我。在这个游戏里,我还是比较有话语权的吧。”小钰扶了扶眼镜,稚气的脸上带着藏不住的自豪。为了维持公会的排名,小钰平均每天要在游戏上花7个小时左右。游戏,能带给她现实生活所不能提供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这是她玩这款游戏3年之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到底该咋办

  封堵不如引导

  鼓励社会实践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社会各界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游戏公司核实用户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统,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

  对此,高中生小玉却不以为然:“你要是好好学习的话,就不会玩这个游戏了;你要是不好好学习的话,就算你不玩游戏,也会干别的。”在小玉看来,粗暴地制止,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对于沉迷游戏的学生来说,游戏的刺激太强了。而社会、学校的交往和学习,如果无法提供对等的刺激,自然对他们不具有吸引力。”已有10年教龄的米老师说,如果学校为孩子提供参与校园生活的成功体验,家长给予孩子关心陪伴及一些积极的刺激,比如:旅游、打球、唱歌、画画等有趣味的活动,就更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世界拽回到现实生活。

  对此,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深有同感。她认为,与其封堵,不如正面引导,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与现实社会发生联系。“10年来,我们寒暑假从不给孩子留大量的作业。我们的作业,都是实践、体验项目,而且是家庭亲子项目,引导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学校总结归纳出了PDC理念。这是英文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的简写,强调通过项目驱动方式,达成育人目标。”马骏解释说,“这样的理念,就是希望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重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以致用;希望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重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比如,为了让垃圾“华丽变身”,“垃圾去哪儿”项目组的同学们为垃圾设计出了多种出路:制作创意垃圾桶,用破铜烂铁做乐器、做饰品,转化成再生纸、酵素……还有的项目组,研究汽车咋安家,旨在解决停车难问题;或开办超市,了解商业运行逻辑等。通过这些实践项目的引导,同学们便很难沉迷于游戏。

  马骏还表示,现在的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防沉迷不能因噎废食、把他们与互联网的联系彻底屏蔽。“我们正在共同做一个项目——‘互联网+我的阅读之旅’,引导孩子们更多地发布阅读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创作文学作品,同时可以建立书友圈、交朋友。通过这些,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她说,“网络并不都是风险,它还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东西。”

原标题:孩子迷网游 都有啥理由(民生调查·网络游戏防沉迷①)
责任编辑:杨青山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