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面对新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发展需求,中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经济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点。然而支撑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根本,是人才的转型升级。如何培养未来人才,如何实现人才强国,政府、高校、产业、媒体以及社会各界正在形成合力,在实践中为中国大学生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让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中国梦。
2018年7月底到8月初,中国大学生公益行动-金牌实习生,走进中国能源产业,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10名优选学子,横跨能源、环境以及新闻等专业,作为中国4000万大学生实践榜样,深入一线实践,聚焦产业上游和中游,探访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升级。
在生动实践中提升中国大学生格局
学生之志,国家实力。未来人才志向的高度、广度、深度,决定了国家的竞争力。此次能源产业金牌实践第一站走进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胜利油田。作为中国石油奋斗精神的担当,胜利人以永不放弃敢于攻坚的传承精神,建设青东五智能海油陆采平台,进行中国传统油田到智慧油田的革新升级。
“实践走进胜利油田,从华八井到现在的青东五,我被胜利精神深深的打动。虽然时代不同,技术在不断更新,但迎难而上、冲破困难、胸怀大局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这股劲儿不能少!”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一的代斌实践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大学生在胜利油田实践现场
大学生在胜利油田实践现场
在生动实践中学习方法论
实践第二站来到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全球除北美外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用科学的方法论和青年人才的任用机制,打开了页岩气对中国能源的商业价值贡献和探索,缴税累计过30亿人民币。从钻井平台、压裂现场、焦页井,大学生们走进现场,亲身体验石化能源升级,开发工程师和一线师傅们进行全链条实践问答。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研二学生张浩说,“我是石油和天然气专业的,从勘探试采,到规模化商业开采,这里面的关键环节和方法论,对我的启发很大。技术、管理方式和人才储备培养模式,让我改变了对石油行业固有的看法,让我感到活力满满!”
大学生在涪陵页岩气田实践现场
大学生在涪陵页岩气田实践现场
在生动实践中打破沟通屏障
实践第三站深入中国最大炼化一体企业、中国大陆首家进入世界级炼化厂行列的镇海炼化基地。它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通过大码头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油,中枢炼化后,向中国各地输送成品油和化工原料,大炼化实力背后肩负的是对中国生态环保沉甸甸的责任。
百鹭园与石化装置咫尺相邻,来自复旦大学环境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牟睿钦说:“民众对于石化产业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会觉得石化行业污染严重,我参加此次金牌实践是想把国企在环境上的投入传达给大家。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理念上,中国石化产业敢于对民众开放,我觉得一方面源自于自信,另一方面也是良性的机制,这对于我的专业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实践案例。”
大学生在镇海炼化实践现场
大学生在镇海炼化夜间实践现场
在生动实践中确定人生定位
此次能源产业金牌实践中,大学生们和一线产业工人一同实操巡检,与85后全国技术能手杨红雨、85后最美女工葛兰、80后“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王林芳、60后中国石油微生物专家汪卫东、一线战斗英雄王友忠、中国第一台链条抽油机发明人82岁的顾心怿院士面对面现场碰撞和对话。从老一代石油人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的决心,到青年一代的自我价值实现和成长心路历程,一个个生动的人生故事,一场场鲜活的答疑解惑,带给大学生们关于人生定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启发。湖南大学大一学生胡钦铱在实践中对话顾心怿院士感慨“人生有不同的方向,有机会在实践中遇到一盏盏明灯,不同于书本上的理论,顾院士所说的话烙印在心里,找到你人生的定位,认准目标,海阔天空的想,脚踏实地的做”。
在生动实践中树立积极的人才观
爬上一线钻井平台,走进自动化指挥中心和顶尖的实验室,大学生们通过此次金牌实践深入能源产业关键岗位,了解到产业更广阔的发展方向。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四年级学生王南飞实践后提到,“我学了近8年的工程热物理专业,都说这个专业属于传统行业,没有金融或者IT领域好,有人劝我就业时改行,但我不想放弃专业。葛兰不到30岁就可以成为中国页岩气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参与者,王林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企业的栽培在大乙烯项目中逐渐成为骨干力量,让我看到国企人才培养的通路,对于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感悟,这给了我从专业一线做起的勇气,产业关键环节很需要人才,增强了我们对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心”。
在实践中,来自不同岗位的一线工人以及科研专家们对于中国能源产业未来人才给出真切的需求,专注、实干、感恩、创新精神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通过对专业技能、德行和价值观等方面梳理,大学生们对于中国能源产业人才观逐渐清晰,为自身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借鉴。与此同时,在实践中选拔关键人才,正在优化中国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匹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实现人才与社会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