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综述)“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何解?人大代表建言献策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刘占昆 周燕玲 钟旖)在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议。连日来,多位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为破解“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这一教育难题积极建言献策。
资料图: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学生正在埋头苦练。张斌 摄
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校外培训班市场火爆,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培优班、强化班层出不穷。据中国教育学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对于如何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直言,“首先学生家长应该减负”。她认为,家长把太多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机构。
“这里面有家长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认为,家长要改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家长应该明白自己的孩子适合做什么,明白在中小学阶段健康发展最关键。”
规范课外培训机构
理想状态下的课外培训,应当是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多地着眼于真正的兴趣培养。但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看来,“当前,前所未有的课外培训给孩子们和家长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普遍焦虑,大有绑架学校基础教育的趋势。”。
培训机构进行基础教育没问题,但眼下的课外培训市场繁荣,已逾越了健康发展的范畴。刘希娅建言,“各相关部门应下决心规范补课培训机构,解决监管不足、教学内容督导不够、培训学校与中学升学挂钩等关键问题。”
对此,张国新也表示,要规范以“应试”为导向的课外培训机构,治理部分学科超纲教、超前学等培训行为,“这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加强家庭学校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表示,课业负担重是中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让家长叫苦不迭。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孩子的基本学业在学校、在家里完成,而不要把精力放在外面的培训机构。
叶仁荪说,学校和家庭要携手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课外的培训机构只是对孩子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而不是应试的工具。
吴明兰亦建议,要特别注重家庭教育,父母应该从小给自己的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好学、乐学的角度去培养孩子,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