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杨家沟 移民新居托起新希望

发稿时间:2018-02-14 06:54:00 来源:山西日报 中国青年网

  2月2日(腊月十七),天气特别好,天空湛蓝,阳光暖暖。吃完早饭,临县城庄镇杨家沟村村民李汝贵就背上绳索,去地里背了点玉米秸秆回来。走到村口,看到正烤火聊天的老伙伴们就停下来聊上了。

  “过了年搬到新房就不用背秸秆了吧?”有人问。

  “可不是,我现在就盼着赶紧搬过去呢。”

  李汝贵的儿子李海峰离异,两个孙子牵扯了不少精力,爷俩平时除了干农活还要自己做饭洗碗。村党支部书记韩朝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条件差,后生们都结不了婚,等搬到新房就好了。”李海峰说,搬到新房后,镇政府要在新房那边配套建设40亩恒温大棚,听说有大果粒草莓、红玫瑰葡萄等高产高质品种,自己准备承包个大棚早点脱贫,到时候再寻上一门亲。

  搬新居、住新房,村民们聊得热闹开心。

  临县城庄镇素有“一川四沟”的说法,四条沟里分布着镇里的几十个村,属于程家塔村委会的杨家沟村就是其中的一个。杨家沟村离城庄镇12.5公里,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73户212口人,以前冬天没事就不出村,路是土路,有时候还有冰,去镇上步行要走3个多小时,骑摩托车也得40多分钟。老早以前要去邻近的白文镇赶集,来回要翻6个山头,走20多公里路。赶集的时候背上点粮食到镇上卖了,再给家里买点日用品回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用遭这罪了。过了年,杨家沟就要搬到镇政府附近的“五和居”了。那里的新房子连同村史馆、幼儿园、卫生院、学校、便民服务中心、老人照料中心、文化健身场所等都在等着他们呢。他们搬走后,村里的危房会马上复垦,然后再建300平方米的彩钢房,供村民们偶尔回来落脚。每户出1万元左右就能住上新房,难怪村民们说“这是政府给我们的新年礼物”。

  今年59岁的村民曹存明说要告别自己的“豪宅”,还有点舍不得呢。其实,他的“豪宅”就是家里这孔石窑,因为整个杨家沟村只有两孔这样的窑洞,说是“豪宅”也不过分。但这个“豪宅”也已经存在20年了,而村里大多数人住的都是烂土窑。曹存明说,“我就出生在以前父母住的土窑里。”问他土窑有多少年了,他说“不知道,大概有100年了吧”。

  66岁的村民郝喜兰是个利索人,家里虽然是土窑,却收拾得干净整齐,她说“住一天就要收拾一天”。她领着记者进家,热情地盛出为过年准备的瓜子:“快尝尝,我自己种的、自己炒的。”说到“五和居”的房子,郝喜兰眉开眼笑:“我去看过了,房子又好又安全,街道都硬化了,交通方便,孙子上学不用接送了。听说还要搞观光旅游农家乐呢,到时候我就做点手工,剪个窗花什么的。”郝喜兰的儿子曹元生近几年养了100多只绒山羊,今年行情不错,前几天一个买家一次就买走了38只,一只羊能卖1000元钱。

  中午在村民杨计莲家吃了扯面和烩菜,金黄色的南瓜和又沙又面的土豆烩着粉条、白菜,看着好看,吃起来更是美味。她热情地邀请记者过了年到新房里去吃饭,还说要做临县的特色美食土豆擦擦、合楞子。

  吃完中午饭,城庄镇农技站的农技员、杨家沟村的片长韩亮带着记者去看了“五和居”的新房。100多个院落整齐成行,一排排晋西北风格窑洞威武伫立,只等着村民们“拎包入住”。城庄镇镇长李旭峰指着几个院落说:“这4个院准备集中建设成‘农家乐’,等大家搬过来后,我们准备通过特色种养、生态造林、观光旅游、劳务输出帮助村民增收……”

  杨家沟人的红火日子就要开始了。

  本报记者王秀娟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