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作家莫言全面复出

发稿时间:2017-09-17 13:45:00 来源: 羊城晚报 中国青年网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吕敏

  久违的莫言回来了!近日,《人民文学》和《收获》两大刊物将在最近一期刊物中分别推出莫言自获诺奖后最新创作的戏曲文学剧本、诗歌和短篇小说。其中,《人民文学》刊载莫言的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一组诗《七星曜我》;《收获》则刊载莫言新作系列短篇小说三篇,总标题叫:《故乡人事》。

  9月14日,莫言在中新网直播中表示,“现在也还有一些作品已经写好了,但是正在认真地打磨,争取陆续的推出来。所以我想明年应该有更多的作品面市吧。在《花城》,在《十月》,在《人民文学》,就陆续有一些短篇、剧本、诗歌,不断发表。”

  施战(《人民文学》主编):

  莫言一直都在

  “锤子凿子,叮叮当当/石片飞溅,目光荒凉/爷爷提醒过我:看狗拉屎也不看/打石头的”——你看过小说家莫言写的长诗吗?眼下,国内首位诺奖得主莫言全面“复出”。除了最新短篇小说将亮相今年9月中旬的第五期《收获》,新鲜出炉的今年九月号《人民文学》杂志上也首次开设“莫言新作”专栏,莫言最新创作的戏曲文学剧本《锦衣》、组诗《七星曜我》展示了作家莫言在不同文学体裁上的尝试。

  “莫言一直都在。好作品才是作家的‘王道’。”《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小说之外的文艺样式,尤其是民间文化与民间文艺,向来是莫言创作的重要资源。《檀香刑》里,有作家对故乡一带的地方戏种茂腔的悲凉婉曲之风的成功化用,而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的后一部分,则是标准的多幕话剧。剧本是莫言整个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话剧《霸王别姬》与《我们的荆轲》都曾引起过非常热烈的反响。

  对于这组新作,施战军在卷首语中表示:“《锦衣》自然而自由地展现山东戏曲茂腔、柳腔的唱词和旋律特色,又不局限于地方戏的表达时空的设定,民间想象、民间情趣与历史关节、世道人心活化为一体,一个个人物的表情、腔调、动作和心理形神兼备于文本的舞台。无论是剧本还是组诗,都在亦庄亦谐中富含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组诗《七星曜我》,以独特的才情与见识,与当代世界文学大师对话,这更像是一种隐喻:今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文学的影响空间也变得日渐阔朗和通透。”

  据介绍,《锦衣》的剧本核心,简单看,融合了“公鸡变人”的民间传说、动荡年代下的恋爱等题材。在戏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上,《锦衣》全面向传统戏曲复归,如单线的叙述、起承转合的情节走向、性格固定单一的功能化人物设置、写意的动作和装置、大团圆结局等。从《霸王别姬》到《我们的荆轲》,从《檀香刑》里的茂腔悲风到《蛙》结尾处九幕话剧的一咏三叹,再到最新的这部戏曲剧本《锦衣》,莫言正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作为戏剧家的野心”。

  程永新(《收获》主编):

  莫言的一份“大礼”

  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的小说创作在外界强烈的关注下一直处于悄静隐秘的状态;时隔五年,这是莫言“诺奖”后首次携小说新作正式回归文学期刊。他的出发点仍然是给予他无限素材与想象的山东高密故乡,而落点则选择了《收获》——一份即将迎来六十周年诞辰的纯文学期刊,也是他的上一部长篇小说《蛙》和十几个重要作品的发表地。

  8月18日是一个星期五,这天距离《收获》杂志今年第5期下印厂只有不多的几天时间了,所有篇目处于审读校样的最后阶段。清晨六点不到,《收获》主编程永新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我在故乡,写了三篇小说,想发给《收获》看一下。”短信来自莫言。

  对即将迎来60周岁生日的《收获》而言,莫言的这组小说不可不说是一份“大礼”,使得这期原本就已经内容丰富扎实的纪念刊更显厚重。莫言在小说前头,先和读者拉起了家常。正文前的“小引”中,他劈头就写道:“各位读者,真有点不好意思,我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里,都写过铁匠炉和铁匠的故事。在这篇歇笔多年后写的第一篇小说里,我不由自主地又写了铁匠……”

  经紧急协调,编辑部调整了第5期《收获》杂志的内容,使得《收获》的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读到莫言“诺奖后”最新短篇小说作品。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莫言第一次以“三弹齐发”登上《收获》。2004年第3期《收获》上就同时发表了莫言的三篇短篇小说《挂像》、《大嘴》和《麻风女的情人》,引起评论界瞩目。

  记者了解到,莫言曾多次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作品。有报道统计,自1985年第5期《收获》发表他的中篇小说《球形闪电》以来,有《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师傅越来越幽默》等十几个重要作品在《收获》首发。其中,长篇小说《蛙》首发在2009年第6期《收获》上,于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继而于翌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制图/肖莎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