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地方高校转型应强化应用理念

发稿时间:2017-09-08 08:23:35 来源: 河南日报 中国青年网

  □白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条主线。在高等教育领域,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同样面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和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出高校发展从与政府互动到与市场、政府双向协作,高等教育改革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发展任务从大众化到多样化三大趋势性特征。显然,地方高校转型作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更多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教育领域也同样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政府在义务教育和涉及公共利益的某些教育领域将承担和发挥更加重要的责任。另一方面,某些非义务教育和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教育层次、环节或领域,则需要更多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方面,高校将从以往更多地与政府互动,转向与市场、政府双向协作。

  基于人口因素的预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临界点约在2020-2025年。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来临意味着高考招生形势将会发生逆转,使得就业率普遍偏低、经费来源主要以学杂费收入为主、发展“同质化”的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进而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高。

  政府的决策和高校的创新联动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基本稳定,对于若干重要教育领域的问题,已不能单纯通过增量来解决,而要对现有的制度设计与教育结构进行存量改革,即从以往的发展带动改革,逐渐转变为改革推动发展。由于存量改革涉及已经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改革目标和措施上难以形成共识,因而难度更大,不仅需要政府富有“担当”精神,更需要改革从“政府主导型”转向“社会参与型”,在制度安排上既强化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注重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

  地方高校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体量最大的一类学校,基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同,其转型既需要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又需要地方高校的积极探索。对于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河南省黄淮学院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时的“同质化”特征,到了大众化阶段后,为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相适应,实现了结构优化和高等学校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显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陆续颁布,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在此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的突破口,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用技术大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是亟待建设的学校类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研究制定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配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还积极推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生分类体系等领域的改革。

  就我省而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更是大学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一方面,我省应在继续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创新的积极作用,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破除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在立足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更多外部资源,协调中央政府资金支持,扩大高等教育领域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省地方高校的竞争力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⑩6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