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沅和女儿。(照片由刘尚沅提供)
刘尚沅在石河子花园机场的工作非常忙碌。(照片由刘尚沅提供)
刘尚沅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带出几名成熟的技术人员,等到完成援疆任务时,可以放心地把空管业务工作移交给他们。
刘尚沅援疆两年了,却从未到新疆各地的风景名胜游览一番。除了正常的休息,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了石河子花园机场。
石河子市是大连市的对口援建城市。2015年上半年,石河子机场工程基本建设完成后,因缺乏人才、技术和经验,石河子市向大连市提出了给予支援的请求。大连机场迅速挑选人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援建团队,团队由4人组成,他们分别是贾福明、李炳军、刘尚沅和赵祥甲。“我们4个人是2015年8月20日正式进疆的。”刘尚沅回忆说,当时的石河子机场刚刚完成土建工程验收,不过,对于机场运行来讲,可以说是一无所有。面对“办公无一桌,住房无一床,吃饭无一碗,机场无一人”的情况,援建团队顶住压力,克服一切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石河子机场实现通航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完成了组织架构设计,建立了员工编制和薪酬标准,加紧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那段与时间赛跑的日子让刘尚沅特别难忘。“兵团要求我们年内实现通航,时间非常紧迫。我们招聘了一批人员,又向大连机场提请选派11名短期援建人才。算上我们4个人,大连机场共15名援建人员全面撑起了石河子机场运行管理的架构。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石河子机场航管楼办公室时,眼前除了几台设备,什么也没看到。那时候,我们几个人要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连食堂都没有,只能到街边小吃店吃饭。”刘尚沅回忆说。所以,当2015年12月26日,一架波音737客机徐徐降落在石河子机场,象征着石河子通向疆内外的“天路”正式开通时,刘尚沅觉得他们的团队简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大连机场援疆团队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常规情况下需要3年时间做的基础性工作,工作量之大,工作效率之高,推进速度之快,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书写了中国民航机场发展史上新的传奇。”
回想通航那一天,刘尚沅心中百感交集。那是一个记录了胜利的日子,但同时又是留下终生遗憾的日子。“机场通航当天,我外公去世了。我是外公带大的,跟他老人家感情特别深。他生病期间我回不了家,他过世了,我也不能守在他灵前……”说到这里,刘尚沅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特别想把自己没来得及跟他说的话都告诉他,也特别想让他看到我现在取得的成绩”。
今年7月1日,刘尚沅给外公写了一封1500多字的长信,信中这样一段文字令人动容:“开航初期……我只身一人坚守塔台岗位长达两个月之久……每天连续14个小时的工作负荷常常使我忘记了吃饭和休息……望着镜中的自己,突然间发觉,三十岁的我青丝间竟夹杂着些许白发,沧桑开始蔓延着我的脸庞……亲爱的外公,您还记得我乌黑油亮的短发吗?”这是一封寄不出去的家书,但刘尚沅相信,外公一定知道,他的外孙不会令他失望。
去年,与刘尚沅同在大连机场工作的妻子高文博也加入了援疆团队,现在在石河子机场负责气象预报工作。后来,他们把孩子也接到了新疆。“我在而立之年选择了援疆,转眼两年过去了,尽管吃了很多苦,但我从没后悔过。”刘尚沅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带出几名成熟的技术人员,“等我完成援疆任务时,可以放心地把空管业务工作移交给他们。”
人物
刘尚沅,32岁。大连机场集团公司工作人员。现为新疆石河子花园机场航务科科长。
□本报记者/王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