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让老师们跨入校园便心有所属

发稿时间:2017-09-08 07:04:21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中国青年网

成都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与孩子们亲密无间。

  在“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名校如何将历史融入现代发展之中?理想的“未来学校”应具有哪些特质?怎样让老师们收获职业幸福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就上述热点问题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她主张“为老师们建造一个他们自己的学校:教师发展学校,他们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们的成长自己说了算!”

  记者:听说您本科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待遇非常好的企业工作,后来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进入小学工作,是如何考虑的?会不会有人说您应该有更好的选择?

  李蓓:当老师是源于儿时的理想与梦想。报考大学志愿时填了清一色的师范专业,如愿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这个职业与我形影相随,深入骨髓。但是毕业后遵从父亲要求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了三年,当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时,工作并没有让我感受到快乐。我毅然报考研究生,师从川师大著名教授吴定初先生。吴先生治学严谨,要求严格,从他身上不仅学到了学术还学到了做人。我的另一位导师周林教授是促使我进入小学的重要人物。他告诉我:做教育科研的人一定要在教育实践中生根,做出来的科研才有血有肉。在他的力荐之下,我放弃了省教科所抛来的橄榄枝,选择进入了成都市实验小学,遇到了恩师苏文钰校长与陆枋校长,他们放手让我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走上管理岗位。

  记者:在您的管理下,如何让老师们收获职业幸福感?

  李蓓:教育是一个慢而柔软的事业,教师是一个重视精神享受与职业认同的团队。把他们放在我的心里,把爱大声说出来,把对教师的专业关注与发展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尽可能让老师们跨入校园便心有所属,走出校园仍情系雅园。我们为老师们建造了一个他们自己的学校:教师发展学校,他们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们的成长自己说了算。于是在这样的学校中,他们有权力否决校长的决定,他们有权力设置自己的课程;作为校长,不断地为老师们搭建与找寻各种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去展示、发声,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尽量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开放与自由,这样才能让老师们释放个性,开 怀工作,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记者: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实验小学如何把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

  李蓓:百年名校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时代一定是站在前沿。当我们处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时代,百年名校一定会将历史融入现代发展之中,在传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用科技辅助教育,将技术无痕融入教学,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多元、智能、生态与个性,用技术来追踪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用技术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画像,争取用技术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最确切的成长报告,让技术与教育结合。

  记者:我们知道学校有24节气课程、非遗课程、博物馆课程和国学课等等,请问学校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

  李蓓:课程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师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与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的平台与课程,在国家课程之下我们一定要研发自己的校本课程,着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与推广,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烙印下中华儿女的标记,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中华文化的骄傲。

  记者:实验小学为很多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地方提供远程教学,并且承担了为边远学校培训师资的任务,请您谈一下名校的社会责任。

  李蓓:实验小学承担了为民族地区和教育薄弱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的责任。通过卫星传输与远端学校“异地同堂”,以一所学校牵手一百五十多所学校,带动三千多位教师,携手六万多名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分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所小学。我们希望优质教育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人人有得呼吸。

  记者:作为“未来学校”,成都市实验小学如何定义“未来”二字,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李蓓:“未来学校”是植根学校“雅”文化,面向“未来”的一种新型学校样态。它是打破学校围墙,多方融合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场所。未来是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是面向前方的行进,是必须有备而去的目标,是着眼学生成长的远方。因此我们的教育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那我们培养的孩子也应该是着眼未来的成长,堂堂君子文武兼修,个性发展,幸福生活。

  记者:明年是成都市实验小学建校100周年,学校将举行什么形式的庆祝活动?

  李蓓:百年校庆将采用线上与线下互动,校内与校外连接,传统与未来融合的方式。校庆的目的是唤起校友共同的回忆与回访,回味实小百年的风雨历程,共品其中的酸甜苦辣,解读百年实小发展的DNA。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寰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