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 沈阳地理老师4800里走单骑 历时一月第四次穿藏 怒江边躲过山石滑坡

发稿时间:2017-09-08 05:47:23 来源: 沈阳晚报 中国青年网

  历时30天,一人一单车骑行2400公里,沿途平均海拔4000米……今年7月23日,沈阳市第107中学地理教师王昊从西宁出发,开始第四次骑行穿越西藏。从2013年第一次到西藏起,王昊就再也没忘记过世界屋脊上座座山川、条条河流。而作为老师,每一次骑行西藏他都用摄像机将西藏的一点一滴带回教室、带给学生们。

  眼下新学期刚开始,王昊的新课程《慢行唐蕃古道》再次成为学生们选修热门。此前一系列根据他骑行见闻开设的校本课《探秘西藏无人区》《川藏奇遇记》《掀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领略到西藏的魅力,更用骑行穿越西藏本身向学生传递着一种力量。

  勇闯丙察察 怒江岸边峭壁躲过山石滑坡

  1987年出生的王昊已经是西藏骑行圈里的“老人儿”了,此前三次分别走过川藏线、新藏线、滇藏线,今年第四次骑行选择唐蕃古道,王昊也用这样的方式纪念自己的30岁。“我做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三十岁的男人,生日快乐!’每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就会拍照留个纪念。”虽然骑行期间还没到自己的生日9月19日,但在路过214国道919路碑时王昊提前庆祝了一下,“当时吃的是路过货车师傅给的哈密瓜,挺甜。”

  这次骑行王昊遇到了最险的一段路。“从丙中洛乡到察瓦龙乡的一段路,叫丙察察公路,只有87公里,但是非常险。”王昊口中的这段路是山上开凿出的挂壁公路,一侧是山,另一侧就是悬崖,“大约就一辆轿车那么宽,路边没有围挡,下面就是怒江,可以非常清晰地听见怒江湍急的声音,像一支协奏曲。”但听着“协奏曲”前进并不轻松,要提防山上的落石,还会遇到大流沙把路堵死,“我走过一段流沙之后刚刚清理出来的路,200米长一口气推着车跑过去,那时候恨不得自己长六双眼睛,既要提防上面滚石,还要看着脚下。”王昊说,会把这段经历也做成选修课,“名儿我都想好了,就叫《勇闯丙察察》。”

  “有料”地理课 全年级四分之一学生来听

  除了将沿线风光和人文景观带回课堂,王昊用自己的亲眼所见不断充实他的课堂内容。而为了把西藏风光更好地还原给学生们,王昊还学会了不少新技能。“录视频啊、剪片子,我都把视频传到视频网站,这样学生在家就可以随时看到。”从最开始只有一台简单的数码相机加移动硬盘,到现在无人机、自拍杆、单反相机、运动摄像机GoPro和整整一盒内存卡,王昊的设备越来越全,拍摄视频的效果也堪比专业级别。“这次录了大概220G,加上之前剪好的片子,一共拍的视频得超过350G吧。”

  每次出发,王昊都会带着一堆“问题”上路,“这是对课程的预设,这次就设计了12个问题,比如三江源沿线情况、唐蕃古道背景、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等等。这次航拍金沙江是黄色的,但这和我今年冬天骑行拍到青绿色的金沙江形成了鲜明对比,心想难道上次看到的是假金沙江?”实际上,由于夏季降水多,加上沿线植被覆盖不足, 水土流失造成降水呈现黄色,这样的经历让王昊感叹道“纸上得来终觉浅。”

  目前王昊的选修校本课每学期都会开设,最多的时候全年级四分之一的学生都会慕名来听,而这样“有料”的校本课,也让王昊获得沈阳市校本课程一等奖的荣誉。

  被“骑友”熊抱 竟然是自己学校的毕业生

  骑行翻过海拔5380米的中国最高公路山口红土达坂;敦煌遭遇7级强风被迫第一次搭车;吐鲁番遇到42℃气温,手机热罢工,喝藿香正气解暑;一天之内3次涉水前进感受冰山融水刺骨寒冷……“我的课堂理念中,希望地理课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像露营啊、躲避自然灾害这些经历,希望能让孩子们提升实践能力。”王昊表示,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侧面。这个曾经单车穿越无人区、在西藏露营的地理老师,成为一些学生心中的英雄。“几年前有一次我骑行天津,刚出沈阳第一天,有个‘骑友’过来就给我个拥抱,结果发现是以前我们学校的学生。”王昊介绍说,这名学生今年高考之后从北京出发骑行川藏线,也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月 图片由王昊提供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