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潜在优势如何变为发展优势?

发稿时间:2017-09-07 08:30:59 来源: 陕西日报 中国青年网

  高振博

  洋县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有机黑米已经卖到了1公斤100元!作为国宝朱鹮栖息地的核心区,洋县草坝村将“无形”的生态资源变成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为当地找到了产业脱贫的突破口。放眼整个汉中乃至陕南,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比比皆是,这样的生态优势如何能转化成发展优势?对于陕西不少非资源富集的区县来说,如何“无中生有”找到新的发展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脱贫找到着力点?

  在当前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风口下,传统的资源概念正在被颠覆,我们要建立新的资源观。无论是沿海、沿边的地利,还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乃至生态、文化旅游、大数据资源,用好了都可以成为一城、一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例如同样地处西部的贵州,挖掘出大数据资源优势,如今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的重要集聚地。而对于陕西这样一个科技、教育、军工、文化等资源优势都较突出的省份来说,也需要重新“发现”“挖掘”,变资源的潜在优势为产业优势。

  接下来在执行层面如何真正用好、盘活这些潜在优势?洋县的刘煜华以技术为切入点,自己钻研黄金梨嫁接技术,并用山坡上的“狼刺角”熬制植物杀虫剂,从而带动了当地有机农业发展。紫阳人郑远元把扩大市场作为核心路径,通过“千城万店”计划,带领安康紫阳人共同做大修脚产业。澄城县利用制度创新试点,积极盘活脱贫保障基金用于当地光伏产业,实现了政策惠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多赢。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出众的产业和区域“操盘手”,借助制度、技术或者市场创新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和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