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果套袋技术的普及,“消化”大量废旧套袋成为新难题
□李青依 本报记者 郭静雯
治标
●政府对柠檬废旧套袋回收处理企业进行补助
●建立柠檬废旧套袋禁烧和综合利用举报制度及巡查制度
治本
●通过提高不需要套袋的青柠檬消费比例,引进脱绿新工艺和设备,实现贮藏脱绿等手段,减少废旧套袋的产生
近日,资阳市安岳县接到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一封信访件,来信举报称:每年9月至次年1月柠檬集中采摘期间,安岳县上万吨废弃的柠檬套袋多就地焚烧,污染空气。接到信访件后,资阳市及安岳县相关单位立即前往龙台镇等乡镇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安岳每年套袋使用量在8000吨至1万吨,尽管大多数套袋已回收,但仍有一部分套袋被露天焚烧。
实际上,处置套袋不是安岳一地的苦恼。近年来,随着水果产业的发展、水果套袋技术的普及,这些套袋成了新的污染源。如何处置才能避免面源污染和套袋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成为多地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每年万吨套袋需回收 少数套袋被露天焚烧
柠檬产业是安岳的支柱性产业。“套袋技术可以使柠檬品相更好,每斤增值1元多,被广泛运用。”安岳县柠檬产业局局长田再泽介绍,安岳柠檬套袋率为65%左右,每年使用套袋量在8000吨至1万吨。
但套袋就地焚烧或填埋,会造成空气和面源污染。意识到这一问题后,2014年底,安岳县开始探索引导、鼓励企业集中回收处理。兴益环境卫生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近日,资阳市城市行政执法局牵头多部门调查了解到,2016年至今,安岳县规模种植及成片种植的散户使用套袋多数被兴益公司回收,占全县套袋比例的近八成。这些套袋回收之后被运至火力发电厂焚烧发电。另有约7%的套袋被农户重复利用,约3%的套袋作为垃圾送至垃圾处理场填埋。
但是,由于部分农户对柠檬废旧套袋回收处理的意识不够,加上兴益公司回收处理能力也未全覆盖偏远乡镇的零星散户,仍有约10%的套袋作为农户的生活燃料在室内焚烧,少数在露天焚烧。
难点套袋回收利用成本倒挂 企业亏本运行
如何提高企业对套袋的回收率,是套袋水果种植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影响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成本管控。
8月底,记者来到兴益公司。当前正是2016年柠檬冬花果采收晚期,工人正将一捆接一捆的冬花果套袋从传送带转移到大货车上,等待运往重庆的火力发电厂。
面对即将到来的柠檬盛产期,公司负责人张心益有些烦恼:回收柠檬套袋的成本主要是运费和人工费,每吨约300元,由于火力发电厂的收购价下调至260元,企业目前是亏本经营。
据张心益介绍,安岳县柠檬产业局主要负责人曾多次与他外出考察,希望能通过企业技改扩能等方式降低回收成本,也曾尝试向柠檬种植户和柠檬收购商收取一定的处理费,减少企业亏损,但收效甚微。
求解给予收购企业补助 引导农户减少套袋使用
近日安岳县政府印发了《柠檬纸袋(塑料袋)禁烧和综合利用的专项整治方案》,让张心益烦恼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方案》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县柠檬产业局与柠檬废旧套袋回收处理企业签订回收协议,根据实际收购情况进行补助;同时在协议中明确,将回收企业与加工企业、营销大户、种植大户签订套袋回收协议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之一,确保柠檬废旧套袋应收尽收。
当地还探索治本之策。安岳将建立柠檬废旧套袋禁烧和综合利用举报制度及巡查制度。同时,强化指导引导,减少柠檬废旧套袋产生,例如:利用各种推荐会、展销会提高不需要套袋的青柠檬消费比例;对现有柠檬加工企业进行技改扩能,提高加工果比例;引进国外脱绿工艺和设备,达到贮藏脱绿,减少套袋量;推广适度稀植,培育高大树型,减少套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