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创新思路天地宽

发稿时间:2017-09-06 05:07:42 来源: 甘肃日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通讯员 尚晓伟 曹康

  今年以来,宁县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开创探索出了新的发展路子。

  一

  今年,宁县积极探索推行“海升模式”现代农业技术,通过股份合作、租赁、联营三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让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先是把家里的9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都能得到分红,然后我自己在合作社里搞技术管理,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这两项加起来,每年收入近3万元。”宁县良平镇赵家村农民赵治锋告诉我们。

  宁县良平镇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让农户以自有土地折合资金入股合作社,社员按股分红;农民以租赁方式,将承包地经营权租给企业经营,企业每年以实物的形式补偿农户;或者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联合经营,土地原承包关系不变,由公司确定种植项目、提供种子和技术,并按保护价收购产品。同时,为每户入股群众发放股权证,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截至目前,良平镇流转土地7000余亩,全部在企业参与入股。

  二

  入秋以来,在宁县农村许多种植着玉米、马铃薯的农田里,群众正把一捆捆小麦秸秆埋压到作物间隙。“秸秆还田后,省去了烧荒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下雨时雨水顺着秸秆渗到地里能保墒,秸秆腐烂分解还能做肥料。”米桥镇宋家村农民白拴锁说。

  今年,宁县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面临的问题,在开展好玉米、马铃薯、大豆和苹果等作物的品比、密度、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秸秆带状覆盖示范工作。目前,米桥镇宋家村20亩的秸秆带状覆盖玉米示范点和中村镇刘家村100亩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等示范点,作物长势明显好于传统种植地块,示范效应初现。

  三

  “夏收后我就将家里7亩麦田的麦秸全都打捆卖给了附近养殖场,还多了一些收入。”宁县新庄镇东北门村农民石应锁说。

  随着厨房电器的普及,秸秆不再是农家的主要燃料来源。今年,宁县大力推行小麦抢时抢收、秸秆综合利用、麦茬地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新技术等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模式,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打捆利用方式,提高了秸秆利用率。

  宁县农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县今年共调动秸秆打捆机55台,鼓励并帮助农民将麦秸打捆卖给养殖企业、养殖户。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