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明星和颜值撑不起文艺繁荣

发稿时间:2017-09-06 03:09:40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青年网

  鲍南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强调禁止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不少业内人士感叹,明星价码越炒越高,部分影视剧品质却越来越差,是该好好改一改了!

  文艺创作,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走心出好活”,但反观时下,我们的影视市场似乎却陷入了某种“明星怪圈”。制作阶段,明星片酬可以占全部费用的80%,后期制作能省则省,“五毛”特效、剧情硬伤层出不穷;采购阶段,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只看流量,不看质量”,片子明星越多价格越高,作品内容倒能放到一边;播出阶段,排片和宣发一味向明星倾斜,导演怒斥院线排片不公的新闻屡见不鲜。小则“小鲜肉”打头阵,大则“全明星”齐加盟,拍剧、看剧沦为“数星星”、赏“颜值”,如此创作无疑严重走偏。下大力气回归正途,势在必行。继发文遏制明星“天价片酬”后,广电总局再次出手规范电视剧播出机构采购,对于更深层次纠正“唯明星”这一行业不正之风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面对“唯明星”乱象,也有不少人搬出市场来说事,认为将明星当作主要卖点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是应粉丝期待而为。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早已被市场打脸。近几年,几部青春片、IP剧的成功,几位“小鲜肉”的爆火,似乎让资本找到了发财致富的新捷径。但这种圈钱套路被迅速透支,变得相当易碎。以今年暑期档为例,很多主打“鲜肉牌”的影视剧翻了船,遭遇了空前的票房滑铁卢,观众更总结出“××明星+××明星=烂片”的“毒药公式”。可以说,短暂的新鲜感过后,观众终将回归理性,当此之时,资本要还抱着“支付天价片酬,大量堆砌明星,吸引巨量粉丝,赚波快钱走人”的套路不放,净搞一些形式花哨、内容稀薄的杂烩拼盘,赔本简直就是一定的。

  文艺创作,归根结底是要看作品;明星表演,归根结底是要看演技。如果说影视作品只看明星已是一条歧途,那追捧明星只看颜值更是荒谬透顶。《湄公河行动》《战狼2》及《二十二》等影片的成功充分表明,“小鲜肉”有保质期,但走心的精彩表演却不会乏味;“高颜值”会遭遇审美疲劳,而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却历久弥新。那些深藏人们心底的优秀作品,我们每每忆起,脱口而出的都是精彩绝伦的情节、直抵人心的故事、过目难忘的表演,而不会是简单的参演人员阵容、某位明星的模样。据报道,中国电影生命力平均只有两周,而国外一些大片却可以持续半年。这其中的差距恐怕需要我们的影视从业者好好反思。

  旨在扭转“唯明星”风气的政策出了,我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能过分乐观。不以明星做唯一议价标准,会不会有其他阳奉阴违的方式?相关政策需要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落到实处?种种现实问题提醒相关部门,监管需要长期进行,政令需要着力执行,才能还影视圈“一切拿作品说话”的清风正气。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