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解放军报:对训战一致的辩证思考

发稿时间:2017-09-05 09:44:03 来源: 解放军报 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对训战一致的辩证思考

   打仗和训练这对“孪生兄弟”尽管形影不离,但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过程中,深刻领悟训战一致的本质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训练与打仗本质上是一致的。首先,训练与打仗目的是一致的。人类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训练。训练是为了打仗,打仗是最好的训练;打仗是为了取得胜利,训练是为了提高打仗本领,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取得胜利。因此,只有“练为战”才是军事训练的根本目标。舍此以外,“练为看”“练为考”都是军事训练目标的“异”化。

   训练内容与战争形态是一致的。训练内容是训练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战争形态的演进首先反映在训练内容的变革上。人类战争至今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等多种形态,军事训练的内容也相应经历了白刃格斗、火器射击、现代兵器使用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运用为代表的多次变革。

   训练条件与实战环境是一致的。最好的训练形式是实战,最好的训练条件是实战环境。训练条件与实战环境越接近,受训者感受到的打仗压力越大,经受的打仗锻炼越多,打仗能力的提高就越大。

   然而,训练与打仗并非绝对一致。

   训练比打仗的要求更高。训练是战争的准备,宁可备而无战,不可战而无备。因此,训练必须留有“冗余”,不仅要求从实战出发,而且要求从最困难、最复杂、最恶劣的情况出发,从难从严进行训练;训练要立足应对战场上的一切情况,学会打仗的全套本领;训练要立足于与强敌过招,训练的标准应定位在打仗标准的上限;训练只有更好,永远没有最好。

   训练比打仗的组织更难。战争是客观存在,但训练中的“战争”则可以“无中生有”,战争起因、战场环境、双方态势、作战行动、危局难局、战争氛围等都需要而且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为地去设想、去创造,因此训练的组织难度更高。此外,战争环境的残酷性,往往迫使人们急中生智,绝地求生,表现“超常”。而在训练中却永远无法“克隆”这种真实的战场环境。

   训练比打仗所受的制约更大。战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意志的体现,为达成战争目的,可以不计成本,不惜牺牲。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困难都要为打赢让路;训练是常态活动,必须讲求效益,要求周密细致,万无一失。因此,训练既要求严格,更强调科学、安全,训练中的伤亡要尽可能避免。

   训练与打仗相比具有可重复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战而致亡国失家者不胜枚举,训练则可反复进行,推倒重来。因此,打仗容易变成向弱势一方关上的一扇门,训练则可以变为向弱势一方打开的一扇窗。训练给了交战双方一次公平的机会,弱势一方虽然在对决中起点落后,但可通过在训练中“加速”,先于对手到达胜利的终点。由此可见,训练是机会,也是胜利。谁在训练中把握住了这一机会,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

   训与战是一体的两面、辩证的统一。一方面,训战的一致性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切实搞清作战任务和作战需求,充分发挥作战对训练的牵引作用,按使命任务设计训练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训练条件,按作战进程组织演练,按打仗要求评估能力,在训练中强化打仗思维、坚持打仗标准、提高打仗能力、做好打仗准备。同时,它也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能动作用,不但要贴近战场研究战争,更要面向未来设计战争,让训练走在打仗前头,通过军事训练主动去设计打仗、准备打仗、检验打仗,使我军能够在未来战场上像平时训练一样去打仗,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另一方面,训战的差异性,要求我们深刻理解训与战作为独立个体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训与战各自特点规律,找准实现训战一体的着力点,更好地发挥打仗对训练的牵引作用和训练对打赢的保证作用,实现“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