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金农笔下市井图

发稿时间:2017-09-05 07:21:23 来源: 长江日报 中国青年网

·闲读碑帖· 高古成趣,苍茫厚味,有让人看得见的神采奕奕与顾盼嫣然,这个是稀有品质

  文/胡竹峰

  夜里无眠,灯下翻《金农题画记》。虽是信手题跋,一章章读来,比其《冬心先生诗文集》耐人寻味。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诗文无他,只在流俗之外。

  到底有诗心,方在流俗外。毕竟有诗心,方在流俗外。倘或有诗心,方在流俗外。金农号冬心,居“扬州八怪”之首,其五十岁初涉丹青,涉笔成古成趣亦成天地,随便点染一幅山水瓜果也脱尽时风。

  金农的画,山水不如人物,人物不如瓜果,瓜果不如花鸟,花鸟中梅花更绝。金农的梅花是圆圈梅花,疏密交错,漆书题句有长有短,一片自然奇古之真趣。陈定山《论画七种》说金农画梅师从宋人白玉蟾,他这么一说倒点破了我,我看金农诗文有学苏东坡处。

  汪曾祺不喜欢金农,写过一篇小说挖苦他。故事脚本缘自清人牛应之《雨窗消意录》、陆长春《香饮楼宾谈》二书:

  钱塘金寿门先生农客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金农晚年,贫病交加,不得不将一个伺候自己的哑妾卖掉,郁郁而终。

  金农的字,书作不如题跋。书作到底有做的成分,题跋时一片冰心。冬心先生画佛题记,洋洋洒洒几百字,一路温婉清丽一路高古苍茫。温婉清丽的同时,笔墨还有高古苍茫。高古苍茫并不难,关键是高古成趣,苍茫厚味,有让人看得见的神采奕奕与顾盼嫣然,这个是稀有品质。

  金农的书法线条宽,我过去曾喻其为河南烩面,现在觉得更像是明清市井的车道。金农的书法也差不多是市井图:有个穿草鞋的农民挑着蔬菜,有个锦衣公子摇着折扇,有个带刀侠客面色凝重,有个垂髫丫鬟步履匆匆,有个名门闺秀莲步款款,他们走在金农书法的线条上。

  我读金农的字有画面感,脑海中不自禁想起“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句子。秋风中,野渡的老人拉长了影子,水流静静,只见那影子一动一动。船头的鸬鹚,引颈而歌。

  为什么是鸬鹚?唐人李颀宦游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曾作了一首诗: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岸边苇花是白的,江中浪头也是白的。秋风瑟瑟,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扑向浪花,两者浑然一白。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是澄潭月影,是简寂空明,是素净萧疏,既不绚烂,也不凛冽。

  素净萧疏可不可以代表金农书法的特质呢?素净是金,萧疏为农。

  金农的真迹有幸把玩过一帧《风雨归舟图》,清人旧裱,残破斑驳中越发苍莽古趣。那么多年了,还记得那风那雨那归舟。

责任编辑:千帆
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