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在讨论绿色生活时经常遇到的热词是“低碳”“碳足迹”“碳排放”,这些“碳”主要所指的二氧化碳,却不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关注的重点之列。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以前二氧化碳不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物,但鉴于其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一些国家已经把二氧化碳作为大气污染物对待。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向大气排放出一定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平面上升、降水分布异常、洪水干旱频发等。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提出了“碳减排”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为“碳减排”所做的努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二是增加对碳的吸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并把二氧化碳固定下来,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固碳”。因此,植树造林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办法;此外,“低碳”生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碳排放的最佳途径。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碳减排”作出贡献,比如:饮水机等家用电器闲置时,及时关掉电源;煮饭时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减少蒸煮时间;多乘公交、地铁,骑自行车或步行,少驾车、打车。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