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她以一颗温暖的心直面灾难和死亡

发稿时间:2017-09-05 07:15:08 来源: 成都晚报 中国青年网

  “我在从九寨沟回来的路上,得知了获奖的消息,最初很兴奋,可是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冷静了下来,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就在我从九寨沟回来几天之后,九寨沟又发生了大地震。一个人的荣辱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

  ——廖小琴

  近日,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京揭晓,41岁的成都文学院签约女作家廖小琴,以小说《大熊的女儿》全票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奖,成为成都第四位荣获这一全国性文学大奖的作家。

  廖小琴齐耳短发,瘦削的脸庞,戴一副宽边眼镜,穿一件白色中式罩衫,套一条枚红色长裙,文艺范儿十足。腕上带着一只手表,似乎透露出某种严谨。

  廖晓琴毕业于西华大学,她学过市场营销,也念过学前教育,写作则是她一直以来的爱好。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一家金融公司做文案策划,不久又到一家图书企业做编辑。此外,她还兼职做过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廖晓琴到川大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探望受伤的灾区孩子。一位手臂受伤的小女孩,因为曾亲眼目睹父亲被埋进废墟,入院后一直不说话。廖小琴第二次去看她时,与一名志愿者一起,给她带去了童书和mp3。第三次去看她时,小女孩忽然对廖晓琴说:“《豌豆公主》很好听。”

  《豌豆公主》是mp3里存储的童话。医护人员说,这是小女孩入院后第一次开口说话。廖小琴感到很震惊:“文学的力量真是强大!”

  那一刻,廖小琴萌生了为孩子们写书的愿望。

  她的写作直面灾难与死亡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廖小琴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小说处女作《29幅年画》——一个与汶川大地震有关的故事。

  “我在写作儿童文学时,从来不回避灾难与死亡。”廖小琴说话的时候很朴实,也很诚恳。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廖小琴开始动笔创作一个与汶川大地震有关的故事,那便是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9幅年画》。她从一个13岁少女角度,描述了年画小镇在遭遇地震后重建文化和精神的历程。

  她写的童话彰显人性的美丽和高贵

  2009年,准备做母亲的廖小琴辞去工作,回归家庭,同时也开始提笔创作。她参加了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组织的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就在这一年,她创作的短篇小说《菊奶奶的一件新衣》以“麦子”为笔名发表了,次年获得了2010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菊奶奶的最后一件新衣》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位老奶奶在死神到来时,请求死神给她一点时间,让她做一件最美丽的新衣。用3次请求换来的时间,菊奶奶一一梳理这一生曾经拥有的幸福,做了一件由“手拂过若春风轻握在手”的绿色绸缎为料子的袍子,袍子的袖口上绣有金色雏菊花,领子上绣有粉红色桃花瓣,胸口绣有亮灿灿的太阳花。最后,菊奶奶将这无限美丽的新衣送给了死神,微笑地面对死亡。有评论认为,这篇童话用优美温婉的语言,表现了人性的美丽和高贵。

  2010年,麦子创作了《爷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描写一个孩子接受亲人过世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由不相信到伤心,接着开始想念,直到慢慢接受事实。

  用儿童文学唤起大家关注身边的人

  廖小琴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从一个家庭妇女走上了文坛。

  她参加各种创作培训班,拜访邱易东等成都的儿童文学前辈,探讨儿童文学创作方法。

  “我最初创作时,喜欢在童话中融入哲理,邱老师一直勉励我用浅语写作,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讲故事。”廖小琴说,文学前辈与在创作班上结识的朋友,带给她创作的氛围,成为她的精神支撑。

  截至今年,勤奋的廖小琴已经连续4年成为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她说。有了成都文学院做后盾,廖小琴得以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创作。

  一次,她从成都文学院回家时,在公交车上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看手机,突发灵感,创作了小说《大熊的女儿》:早上醒来,爸爸尹格突然患上“异形症”,变成了一只熊,但小女孩老豆没有惊慌,带着变成大熊的爸爸走上了遥远而艰辛的寻爱之路。他们忍饥挨饿、遭遇冷嘲热讽。老豆用爱的行动,不仅拯救了爸爸,也拯救了“鱼骨”城的“异形症”患者,使他们重新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廖小琴说,她希望用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大家关注身边的人,关注大自然。这部作品,让廖小琴全票夺得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作品获奖后,很多人问廖小琴,老豆这个风风火火的女孩子,灵感出自哪儿?

  “也许,灵感来自我的女儿。”廖小琴思索着说,“我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儿,今年8岁了。”

  “有时某天早上醒来,她会说,今天我做机器人,于是一整天的时间,她都像机器人那样走路,喜欢听什么,就说‘存储’,不喜欢听什么,就说‘删除’,如果让她去倒垃圾,她就说‘没电了’。”

  “也许,灵感来自我自己。”廖小琴说,她认为女性应该独立、有个性,能够承担责任,不要太传统,就像她给自己取的笔名“麦子”,“麦子是有麦芒的,我希望我像麦子一样,既饱满,又尖锐。”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成都文学土壤丰厚

  孕育出4位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前3年一评,从本届起改为4年一评,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同为国家级文学大奖。迄今为止,四川省有4位作家5次获此殊荣,且这4位作家都在成都工作和生活,他们是:蔺璟、邱易东、杨红樱和廖小琴。其中,邱易东曾两次获此奖项,并于今年担任评委。而蔺璟女士据闻已经去世,她以短篇小说《冰河上的激战》荣获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擅长撰写动物题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表示,此次廖小琴的小说,在465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毫无悬念。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共有27位评委,廖小琴全票获选。“我是看着麦子成长起来的,她在这部获奖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很温暖的、风风火火的小女孩,内心充满爱,充满梦想。儿童文学是良心文学,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儿童文学。廖小琴从获奖到成为儿童文学大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未来的空间很大。”

  “成都有丰厚的文学土壤,成都文学院有很强的精品意识、市场意识、成都意识,肩负着传承本土文化的使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不仅在小说,在散文、儿童文学等方面也推出了一批力作,在全国有很高的影响力。”曾获得“朱自清散文奖”的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蒋蓝说。

  曾获得冰心散文奖的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凸凹表示,成都文学院对作家的鼓励和扶持,对成都作家写出优秀作品,冲刺全国奖项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凯表示:“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大力培育巴蜀文化名家。成都文学院通过签约的形式,对有发展潜力的作家进行扶持,以推进文学创作,促进文学精品力作出现,迄今已有8年。每年还对签约作家的作品进行评奖。”

  “我在从九寨沟回来的路上,得知了获奖的消息,最初很兴奋,可是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冷静了下来,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就在我从九寨沟回来几天之后,九寨沟又发生了大地震。一个人的荣辱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廖小琴说。她已开始在文学之路上继续跋涉,“最近在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也在重读《安徒生童话》。”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