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谚语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讲的是少年李白的求学逸事,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彭山。
据《蜀中名胜记》记载:“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下,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故里在江油,为何求学彭山?象耳山地处现在的彭山区,古称武阳郡。象耳山景色秀丽,重峦叠嶂,山下有二溪环绕,山麓是一个半环形的山谷,形似一只大象的耳朵,象耳山便得名于此。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象耳山上有座象耳寺,规模宏大、气派非凡,其拥有九楼十八殿,僧众达千人之多,高僧层出不穷。这些高僧精通佛典,因此求学、求法的学子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相传,公元720-726年李白到象耳山拜高僧求学。初到时,他性情十分顽劣,经常到清水溪、宝砚溪戏水游玩,高僧拿他也没有办法。有一天,李白在清水溪边玩,忽然见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拿着一根铁棒在溪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磨得哗哗直响。李白觉得很奇怪,便问老人这是作何用,老妇人答曰磨来做绣花针。李白顿悟,从此后开始发奋读书,无论炎炎烈日,还是霜雪冰天,始终如一。后来据传,这位老妇人其实是文殊菩萨,前来点化太白金星下凡的李白。
李白功成名就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就将清水溪更名为“磨针溪”。
如今的象耳山依然林木茂盛,昔日的风貌尚依稀可寻。山下的太白湖,亦蜿蜒于青山幽谷之间,而重建的象耳寺庄严宁静,不失为一方寻幽访古、品茗参禅的养心胜地。
江河 本报记者 袁丽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