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全运金牌的加减法(海河夜话)

发稿时间:2017-09-03 05:10:34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金牌加减之间,彰显出全运的人文色彩和综合价值,涵养着全运的民生根基和大众口碑,激发了全运的创新意识和深层活力

  从全运与奥运之间的关系梳理全运会走过的五十八载岁月,也许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9年一运会至1993年七运会,全运会设项既有奥运项目,也兼顾了不少国内开展不错的非奥项目。第二阶段自1997年八运会到2013年十二运,全运与奥运“全面接轨”,这不仅指设项完全以奥运为导向(武术除外),还包括奥运金牌计入全运会,以及之后的三大球“一金算三金”等“政策性金牌”。诸般举措,都可视为借助全运会这个支点,撬动各地项目布局,以确保奥运争光战略的落实。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则是眼下的十三运。

  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全运会的不同阶段,自然瑕瑜互见。将全运会作为奥运争光战略中的一环,的确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拉动作用,中国体育代表团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就跻身奥运金牌榜最强竞争者的行列。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全运会的“金牌冲动”渐渐难以遏制,当这种冲动被攀附了过多乃至扭曲的利益,成为各地体育部门的“显性政绩”,既制造了不少赛场乱象,也令全运会与大众之间愈发疏离。这种副作用,成为推动全运会改革的重要考量。

  因此,十三运对金牌做了不少“减法”,取消金牌榜,奥运成绩不再计入全运会,“一金算三金”等“政策性金牌”也不复存在。做“减法”是力图砍掉那些附着在全运金牌背后的不当利益,砍掉“唯金牌论”的价值取向和生存土壤。大刀阔斧的举动,是因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体育改革寻找内生动力,改变奥运“单轮驱动”模式的积极探索。

  做减法之外,十三运还做了不少“加法”。比如增加了19个群众体育项目,鼓励一些项目跨单位组队,教练员也站上领奖台接受荣誉等。这些做法,试图打破过去一个阶段形成的全运会发展定式,重塑发展之基,拓宽发展内涵。“全运+”的模式,已经在十三运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将十三运上金牌的加减法放在一起打量,也不难看出体育改革的主线。如果说上个阶段全运会是与奥运会全面接轨,那么从十三运开始,全运会要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环境全面接轨,和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战略全面接轨,和时代特色大众期待全面接轨。

  金牌加减之间,彰显出全运的人文色彩和综合价值,涵养着全运的民生根基和大众口碑,激发了全运的创新意识和深层活力。全运会乃至中国体育的未来,正在由此发生意义深远的变革。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