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小红薯,大产业

发稿时间:2017-09-03 05:10:16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铁杆庄稼,从不姓“铁”到姓“铁”

  对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桐树沟村村民来讲,红薯就是铁杆庄稼。但铁杆庄稼不姓铁,种红薯是世代的营生,但不挣钱。现在好,红薯为村民蹚开了致富路,铁杆庄稼真姓“铁”了。

  村民仇少林感慨不已:“过去,曾经靠红薯填饱肚子;现在,红薯又让俺走上致富路。去年,我种了200多亩红薯,亩产1万斤,每亩能收成2000多块钱。”如今,像仇少林一样,桐树沟村有60多户村民尝到了种植红薯的甜头。

  桐树沟村地处浅山丘陵区,过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基本靠天吃饭,一亩地一年下来挣个五六百元。“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成河把肚填”是村民生活的写照。

  2009年,仇少林看到一家农业公司在本县流转了100多亩土地,靠种红薯发了财。“种红薯既然能挣钱,别人能种,咱为啥不能种?”

  当他兴冲冲地回家告诉家人时,却换来了一盆冷水,“人家是大公司,你一个农民,没技术没经验,到时净花冤枉钱!”

  仇少林没有退却,他试种了20亩。由于不懂技术,走了很多弯路:品种差、产量低、没销路。“一家人一年忙到头,刨去成本,才挣了8000块钱。”

  就是在一次次“吃亏”中,仇少林学到了许多技术知识。在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仇少林试种的20亩红薯最终喜获丰收:亩产8000斤。收入有了,家里人也没有闲话了。

  电商销路好,乡亲们纷纷种红薯

  红薯躺在家里的地窖里,终究不能变成钱。要把红薯卖出去,卖上好价钱,必须讲究质量。

  闯了市场,仇少林蛮有收获:“红薯要想产量高,必须品种好;要想口感好,土壤调节很重要,土肥、农家肥、草木灰比例要搭配好,搭配不好肯定不中。”于是,仇少林多出了新的营生。现在,他培育的红薯苗在当地很受农民欢迎,不提前预定根本买不上,很多人甚至托朋友买他的红薯苗。每年到了卖红薯苗的时候,是他最犯愁的时候——卖谁不卖谁?

  电商,给红薯销路搭起了平台。“既然能通过电商从外面买东西,为啥不能把村里的东西卖到外面呢?”仇少林联系了多家电商平台,并达成合作协议。平时8毛钱一斤的红薯,通过电商平台,一箱5斤的红薯能卖到19元。“去年合作社产出的180万斤商品薯,通过电商就卖了80万斤。”

  红红火火的红薯能致富,乡亲们也动起来了。“俺都快60岁了,再出去打工不中了。”正在红薯地里除草的席姓村民笑着说,既然种红薯能致富,那就跟着种呗。桐树沟村村民尝到了种红薯的甜头,仇少林趁机成立了桐树沟村杂粮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红薯种植,目前合作社成员近百户,种植红薯面积500多亩。

  红薯产业链在延伸。现在,仇少林又瞄上了粉条加工:要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仇少林告诉记者,按每6.5斤红薯出一斤粉条的比例计算,这一季红薯他有望获利近几十万元。“今年俺还要注册商标,创品牌哩。”

  “同样是红薯,过去3毛钱一斤没人买,现在3块多一斤随便卖,关键就在科技含量高,电商运用得好。”目前,天池全镇已经形成了万亩红薯种植片区,对此,渑池县委宣传部部长兼天池镇党委书记张晓红表示,天池是农业大镇,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握指成拳,夯实品牌产业。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