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创新科技服务"三农"

发稿时间:2017-09-02 08:18:17 来源: 吉林日报 中国青年网

  这是一个以中青年为主力的集体,这是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科技水平较高的创新型队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创新团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攻坚克难,刻苦专研,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他们立足于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需求,以北方药用植物栽培理论和栽培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系统研究人参、西洋参等北方主要药用植物的养分生理、水分生理、光合生理机制及道地性的分子机制,围绕北方道地药材的人工驯化栽培及规范化栽培中存在的系列关键难题开展研究,为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药用植物生产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近年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完成省部级鉴定成果7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省、部及院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审定“红珍宝”和“中农细辛1号”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2个,出版《林下山参护育技术》专著1部,申请专利5个,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11名,引进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

  与此同时,他们着力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兴农和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在省内指导建立人参、西洋参、五味子等中药材规范化示范基地50余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1500亩。

  推广农田栽参土壤生物改良技术。通过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来完善农田栽参的技术体系,使农田栽参优质高效。该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通化、海林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推广林下参护育技术。通过对吉林省主要林下参护育基地的调查及采样的系统研究,明确了林种、土壤结构、坡度、坡向及品种对林下参保苗率、参型及红皮病发生和药效的影响,进而提出应选择适宜伴生树种、坡度、坡向、坡位及土壤结构,以达到科学护育林下山参的目的。在辉南、通化、安图等地举办发展林下中药材培训班5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该成果在吉林省东部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获得经济效益1.13亿元。

  进行北五味子“红珍宝”繁育及规范化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红珍宝”201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安图、靖宇、集安等地建立了5000亩规范化栽培基地。

  “中农细辛1号”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支助,在抚松县实施了成果转化。目前已建立优质种源基地5000平方米、栽培示范基地1万平方米,推广面积10万平方米。

  药用植物栽培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女同志居多。他们团结协作,在把握相关研究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动向的同时,努力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积极服务“三农”,促进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被中国农科院评为“巾帼文明岗”,2017年获得吉林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首席科学家张亚玉,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体系土壤肥料与水肥管理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人参、西洋参等药用植物栽培及野生抚育研究工作,在该领域贡献突出,先后被评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人参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农科院“巾帼建功标兵”、吉林省“三八红旗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连续4年授予她“优秀科技专家”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