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赛事定位仍需明晰

发稿时间:2017-09-02 08:16:31 来源: 吉林日报 中国青年网

  从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全运会正试图把高水平竞技和大众参与“嫁接”在一起。19个群众参与的项目“登堂入室”,来自天南海北的体育爱好者在全运会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收获属于自己的骄傲与快乐。“我要上全运”,广大体育爱好者用这样的口号,表达出对全运会的向往。

  不仅如此,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游泳大项的3个小项上也向业余选手开放,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等26个大项都接受全世界外籍华人、华侨中的高水平运动员报名参赛。这种改变初衷是好的,以前高精尖的比赛也开始接地气了。但也要注意具体如何操作落实,专业和业余运动员的身份问题怎么区别清楚。比如曾经有过体校训练经历,没有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体校不合格退回来的,这样算不算专业运动员?在今年4月底进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首个群众项目决赛马拉松比赛的报名阶段,便有一名选手在公示阶段被发现有专业注册经历而被取消了报名资格。

  此外,群众项目的大量加入,让全运会的定位也开始变得模糊,全运会是服务于为奥运争光,还是要兼顾全民健身?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和业余选手的参赛目的不同,一个是要出成绩,要表现;一个是参与,在体验中感受快乐。全运会的定位和价值如何体现发展需求和时代特色,构建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的赛事体系,还应当仔细考虑。

  近年来,除了项目设置改革,“全运瘦身”的呼声也非常强烈。如今,从4月开始的各类群众项目比赛,进一步增加了主办方的压力。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在不增加人数、比赛时间和场地设施的前提下,也已将除柔道、小轮车外的所有东京奥运会新设小项列入比赛日程,这些都考验着东道主的赛事运行能力。

  从发展的角度看,第十三届全运会的种种改革举措,有利于改变过去的“高冷形象”,让全运会真正走进大众,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有利于中国体育的项目布局,让体育发展更多元更丰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各地体育部门的政绩意识,推动良性竞争。率先展开的马拉松群众项目决赛经过严格的成绩筛选后仍有4000多名业余选手跻身决赛,乒乓球、羽毛球以及排球等群众项目的预赛空前火爆,既印证着全民全运的必要,也折射出全民健身的巨大潜力。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我国“老字号”的“体育节”,既然是过节,理应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个过节的样子。改革后的全运会也面临新的问题,有人就认为增加更多的群体项目,接受海外华侨报名参赛,使全运会规模扩大,给承办城市带来负担,这些也的确是事实。如何使全运会的定位更加明晰,的确需要以后的主办方和体育主管部门认真研究一下。(本报天津9月1日电)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