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接力,让爱延续

发稿时间:2017-09-01 08:40:43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青年网

邵桃荣准备推黄礼和出门散心。(图片源自武汉市文明办)

  新闻回放

  35年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王龙村村民邵水清将双腿残疾的邻居黄礼和接到家中生活,承诺要照顾他一辈子。为了这句承诺,邵水清去世后,他的小儿子邵长明接过重任。邵长明因车祸离世后,照顾黄礼和落到了其姐姐邵桃荣肩上。随后,邵桃荣搬回娘家,以便更好地照顾黄礼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有事出点力,有困难帮一把,是人之常情。但像邵家人这样,像亲人般对待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确实难得。虽是邻里,只因一句承诺,这根“关爱的接力棒”一传就是35年。先是父亲,再到儿子,后来是女儿。即便是家庭变故、生活窘迫,依然坚守承诺。

  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感情、一份责任让他们有如此举动?

  父亲邵水清与邻居黄礼和在劳动中结下深厚情谊。看到黄礼和双腿残疾又无儿无女,善良的邵水清决定要照顾黄礼和一辈子。没有任何利益裹挟,35年来,一个人的承诺,成了一家人的誓言。邵水清因病去世,从小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儿子邵长明站了出来;邵长明出车祸离世,女儿邵桃荣为了接过责任毅然搬回娘家。“家里不管怎么困难,发生了任何变故,这个得说话算数。”邵桃荣说。“说话算数”,朴素的四个字,却极具分量。

  尊重父辈的承诺固然是宝贵的品质,但是长久地照顾却考验着一个人的耐心和良心。看似一句简单的承诺,背后其实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揆诸现实,有的人却连赡养自己父母的分内事都做不好。儿子住高楼母亲住矮屋、媳妇殴打谩骂婆婆、几个儿女为如何分担老人赡养费对簿公堂……这些消极社会现象的背后,一些父母没有做好言传身教的责任不能推卸。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孩子看见慈爱的母亲端水给慈祥的奶奶洗脚,当母亲下班回家后,孩子也端水帮母亲洗脚。”广告虽短却非常暖心,饱含着言传身教的深刻哲理。

  要怀着善良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再困难也要牢记对别人的承诺,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父亲邵水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果说邵水清对于黄礼和的照顾是一种友情,那么,邵长明对黄礼和的照顾则是对父亲一诺千金的传承,而到邵桃荣这里更是自然而然地把这种传承变成了家庭亲情。

  多年来,邵桃荣思想意识里早已把黄礼和当成自己的另一个“父亲”。而每当别人问黄礼和,百年之后想安葬在哪,黄礼和总是心怀感激地说:就把我安葬在邵家的坟边,下辈子我要把邵家照顾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场爱心接力中,尽显大爱与担当。

  同样是爱的接力,近日另一则新闻也打动了很多人。山东威海有位66岁的邢威敏老人,平日生活简朴,裤子穿破都不舍得扔掉,可她从2008年开始,坚持每年为贫困山区的学生们捐款捐物,累计已有十几万元。问其原因,邢威敏平淡地回答,自己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以前经常会拿家里的东西去贴补班上的贫苦学生,母亲离世,她就决定将这份爱心接力并延续下去。

  其实,不论身处哪个时代,人类社会都需要温暖的折射和关爱的传递。两代三人坚持照顾残疾邻居、捐款捐物完成母亲未尽心愿……心存善念,这样的爱心接力就会永续传承。正如那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愿意成为奉献爱心的接力者吗?(本报记者 赵美宁)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