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探究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轫之作

发稿时间:2017-08-30 05:04:35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成果选介】

  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在改变着国际政治的生态环境。互联网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方式和速度是其他任何技术创新所无法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控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谁就掌握了21世纪的国际政治话语权。在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日益扩大、其作用日益增强的今天,跟踪研究互联网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郑州大学教授余丽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出版新著《互联网国际政治学》(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互联网国际政治研究的空白。该书选题重要,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和现实价值,结构比较严密,论述比较清晰,材料比较广泛,结论比较科学,运用国际政治学、外交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综合性研究,采取理论和实务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深入,是一部开创性学术著作。

  该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简要概括为“两大部分”,即理论与实践,具体包括“研究两大作用、梳理四组关系、对比六个国家、构建一个战略”。

  “两大部分”包括:构成“互联网国际政治学”前提和基础的理论篇、实践篇。理论篇包括“两大作用”和“四组关系”,即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机理、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互联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内在逻辑、互联网拓展国家主权的实现方式及其困境、互联网作用于国家形象的路径分析和互联网与外交决策的民主化途径。实践篇包括“六个国家”和“一个战略”,即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互联网战略形成的现实依据、战略特征、目标及经验借鉴;充实和完善中国互联网战略建构的理论要素和治理框架。

  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产物,互联网的技术工具身份使它和任何一项技术发明一样,具有工具的中性特征。但是,互联网一旦被国家行为体使用,它就不仅仅是技术工具,而更成为一种国际政治工具,即追求国家的国际权力和国际利益的工具。作者首先提出并阐释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的机理。认为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作用和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通过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三个递进层次影响国际政治。三个层次交互产生的变化体现为互联网的三大作用即催化作用、同步作用和建构作用。尤其是作者前瞻性地提出“互联网主权”和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等概念,揭示了互联网在国际政治领域中最为显著的政治本质。其次,作者在书中详细阐释了互联网对于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形象以及外交决策等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互联网作用下的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形象及外交决策的新模式。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涉及互联网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要方面,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实践篇中,作者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的互联网战略形成的现实依据、战略特征及目标和经验借鉴。这些国家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国家,其互联网战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作者在论述中详略得当,既突出网络战略重点,又对这些国家网络技术、立法、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对于中国的网络发展与建设应该有所启示和借鉴。比如,在世界主要国家行为体的互联网战略中,该书重点考察了网络空间的霸主国美国,认为美国一直在利用互联网发源地的绝对优势及其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引领,掌控着国际互联网的生杀大权。美国的互联网战略是美国传统霸权在互联网领域的新投射,是从技术层面、资源层面、信息层面到法理层面抢占全球网络空间制网权和制高点的新转折。这对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政治的认识可谓直指本质,揭示了当前国家间关系在网络空间的真实情景。

  在中国的对策中,作者对于中国互联网战略的理论基础以及建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国互联网战略建构的理论要素和治理框架,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作者对于中国互联网战略建构的总结较为到位,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如在观念层面,要强化互联网安全顶层设计,增强“网络主权”“数据主权”意识,力争互联网文化的主动权;在技术层面,尽快实现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自主与创新,大力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在制度层面,重视增强国际战略层面的有益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标准制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成为互联网“国际标准”;在管理层面,强化中央责任制互联网管理体系。同时,书中还提出要优化多层次、复合型的中国互联网大战略,主要包括中国网络主权战略,应对国家互联网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安全保障战略,互联网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战略,以及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这些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总之,该书初步构建了“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框架,层层相扣、逻辑一致,涵盖了互联网与国际政治关系的主要议题。相信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研究互联网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对于我国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慎明,系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