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回家·旧影 珍藏老北京印迹

发稿时间:2017-08-30 03:06:0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展览中的老照片:东四人民市场(1962年)。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树强提供)

  “回家·旧影”主题展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展出。展览分街坊往事、胡同古今、京城旧影与游园京梦4个板块。

  展览陈设的匠心

  “回家·旧影”别出心裁的展出形式,让参观者能全身心参与,这比直接看老照片更有意义。

  现代化的城市景象充斥着我们的视野,然而隐藏在背后的古老城市韵味,往往不为人知。在“胡同古今”板块,照片分前后两层,前面是今景,拉开彩色的今景照片,后面露出黑白的老照片。

  “参观者推开前景的新照片,看到具有时空跨越感的旧照,主动探索、发现城市变迁所掩盖的历史,这一过程比直接看照片更有意义。”策展人王虹光说。该板块展出了80多张朝阳门地区的城市旧影,这些照片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十年的积累。

  “京城旧影”板块借助传统民间艺术“拉洋片儿”,让观众通过“历史的窗口”,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伴着老北京吆喝声,透过朝阳门箭楼上的箭窗,参观者看到北京历史影像与图片的循环展示。箭楼作为京城旧景之一,具有朝阳门地区特色。

  城市变迁的搜寻

  “这个汽车样子,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我当年还坐过这个车。”一位两鬓微白的老人站在“胡同古今”展区前,饶有兴趣地推拉着照片说。

  这位70余岁的参观者,名叫江耘,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她生于东城一个书香门第,家人与史家胡同的历史文化名人有交情。

  江耘离开过北京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故乡,惊奇地发现变化如此之大。“不要说别人,我现在在北京经常找不着地方。不是几十年前到现在的变化,甚至五六年、七八年,就很可能不认识了。”

  “我是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展览的,我闲时就喜欢到处跑,关心这些北京城的变化。”因为家庭的文化熏陶和对城市变迁的感慨,江耘开始关心北京的古迹保留问题。退休之后,她四处搜寻北京城各种各样的老地方。她感慨道:“很多地方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在这里(本展)还能找到一点,我觉得很欣慰。”

  穿越时空的照片

  现在,人们将照片视为记录生活的工具,但是当年拍照价格昂贵,很多相片都是因远方之人的思念而产生。

  “街坊往事”中展出的几张照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由王淑芬提供的一张她老伴的照片,摄于1935年,照片中的人都穿着长袍马褂。一成年女子端坐中央,身旁各站两个孩子,最左边最小的孩子就是王淑芬的老伴。她老伴的父亲在南京上班,回不了家,因此,她老伴的母亲就带着几个孩子去前门的大北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照片,寄给丈夫。

  另一张照片摄于王淑芬十五六岁时,时值春节,相片中的少女身着花格子拉锁小袄,戴着围脖,发饰头花,但是表情生硬,一丝笑容也没有。当时,王淑芬家遭遇变故,爸妈担心小孩子会受刺激,就将她送到她姨家。她特别想家,却被蒙在鼓里,连春节也无法回家,心中郁闷笑不出来。王淑芬的父母也很想念她,就托她姨给她照了一张照片寄回。

  第三张照片是王淑芬的全家福,拍摄于2014年左右。一家人聚在一起,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王淑芬在接受博物馆采访时说,在这团圆时刻,她的思绪穿越了几十年的时光,联想起老伴儿时的照片和她自己少年时的照片,感慨万分。

  这些照片,讲述着平淡而令人动容的幸福。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