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旅游旺季,青岛拥堵缘何大幅缓解

发稿时间:2017-08-25 08:12:13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青年网

  □大众报业记者 徐杰 报道 即便是小小的信号灯,也成为最大可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抓手。为此,青岛交警支队组建了专业的信号调优团队。

  □ 本报记者 肖芳 宋弢

  正值旅游旺季,众多旅游目的地城市再次开启拥堵模式,可青岛最近的表现却出人意料: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青岛交通拥堵状况全国排名第43位,较去年同期下降21个位次,交通拥堵缓解程度居天津之后位列全国第二。

  即便是在游客最为集中的7月、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青岛市区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指数也呈现出全面下降态势:早高峰平均降低5%,晚高峰平均降低13%。

  对于机动车保有量高达233.83万辆、市区内有5条地铁线正在同时开挖、外地入城车流量日均6万辆且45%为旅游大巴的青岛来说,这样的拥堵降幅实属难能可贵。

  究其原因,这固然与青岛近年来在交通“硬件”方面的加速推进密不可分,例如贯穿南北的地铁3号线去年开通,日均客运量超过14万人次,使得沿线道路交通流量减少约2%至5%;三年来累计投入20亿元完善立体交通建设、理顺停车管理体制、加快停车场配建、完善高架路网等。但细究起来,这还得益于交警部门在交通管理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而这对于城市治堵无疑更具启发意义。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深度应用,是岛城交警治堵的一大抓手。近年来,青岛陆续在地面、高空建设了1200余台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覆盖了市内68条主干道、102条次干道、75条关键支路以及11条高速公路、38条国省道,并为每个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配备了超声波、线圈等交通流检测设备,保证了对路况感知的及时和准确。

  这些高科技设备,既实现了对市区交通事故、拥堵等警情5分钟内自动报警,使得警情发现时间缩短75%,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又做到了一旦捕捉到交通事故,值班交警立即根据预设的细分场景及处置预案进行快速部署,或调整事故路口红绿灯间隔,或协调附近交警赶赴现场,在最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现场交通。

  对于市民来说,这套智能交通系统还承担着路况信息“预报员”的角色。通过设置在市区和高速公路的230处交通诱导屏,智能交通系统每5分钟自动更新,提供最新路况信息,红色代表拥堵,绿色代表畅通,一目了然。驾驶人不仅一抬头就能看到诱导屏,还可以通过“青岛交警”官方微信和手机APP、“青岛公安交通信息服务网”以及合作的地图运营商等查看实时路况。

  “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化寸土不让、信号配时分秒必争”,是青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又一法宝。

  面对有限的道路资源和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岛城交警统筹设计全市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先后在中心城区34处道路节点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微观改造,在179处拥堵节点实施了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等一系列优化措施。

  以市区南北交通大动脉山东路为例,在早晚高峰时段,山东路与鞍山路交叉路口经常拥堵不堪。青岛交警经过对该路口的持续观察、调研分析,拿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东进口第二车道由“左转”改为“直左”,西进口通过压缩车道宽度由5车道改为6车道,南进口施划待行区并增设引导条形屏……经此调整,大大缓解了该路口的拥堵状况。

  除了对道路资源深挖潜力,青岛对人力资源也力求精细管理。青岛交警支队将中心城区划分成50个警区,数百名民警佩戴GPS定位仪,接入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由支队指挥中心“点对点”直接指挥。

  不妨通过一个场景来感受这种勤务模式的改变:晚高峰时段,青岛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值班民警在智能交通平台巡检时发现,市南区银川西路动漫产业园附近车速突然下降,通过高清摄像头可以看到一辆机动车正打着双闪停在马路中间。发现该警情后,值班民警不再像以前一样先找市南区交警大队、再找相应辖区中队层层分发警情,而是通过智能交通平台的GPS定位系统自动筛选出警区内距离事故点最近的民警,然后直接向他下达处警通知。几分钟内,这位民警便赶到了现场。

  新的勤务模式下,对于一线民警的考核,也从原先只看处警数量的“唯起数论”,拓展到出警速度、执法记分、在岗在位、服从指令等多个考核点。据统计,自去年5月勤务改革以来,青岛中心城区的平均出警耗时已由原来的近半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左右。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